没吵,朱弘昭可以念感情不对老一辈官员下手,也为了稳定。
可后进的官场新锐,一个个不会在意这些东西,他们更在意的是将老一辈打翻在地,只有空出大量的官位,他们才能顺顺利利的挤上去。
如今将府是少壮派掌事,一个个行为激进,给了染料就敢开磨坊。
相府这边也是这么个问题,老一辈更无节操,先后见风使舵活了下来,中层官员却没多少。换言之,相府有断代的趋势,缺少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这一茬的中坚力量。
也因为朱弘昭提拔万历四十四年以后的官员,导致相府官员平均年龄并不大。老一辈的下去后,真不好找一些足够稳重的人来。
这些少壮派为了上位能掀前辈的桌子,那为了利益,反抗后续的改革,更为大胆的这些人,说不好连皇帝的桌子也要试着掀一下。
说白了,朱弘昭火速提拔起来的新锐缺少被斗争被欺负的经历,没有老一辈那种起起伏伏的沉淀,一个个锐气十足,缺少打磨,自然相对于老一辈,少了一分敬畏心理。
官员福利带来的这条口子,必须要封上。断了口子名头,下面人也就没有了理由。否则这类事情持续下去,不到二十年时间,又能吃掉几千万的人口。
如何处断这个问题,也让他头大。
继位第二年就因为税收的井喷现象,增加了官员俸禄,免掉宝钞这类废纸占据的份额,在原有的俸禄基础上翻了三倍,减掉宝钞注水份额,官员俸禄实际收入翻了五六倍。
当时屁股不稳,是麻杆打狼两头都怕,就没有改掉官员的福利带来的一系列隐患问题。何况,当时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想太远。
现在要改,也不好意思再下手。
毕竟官员们的想法他也理解,即大伙努力下,你朱家的天下税收翻了十几倍、几十倍,大伙多挣一点合法收入又怎么了?你连这点都舍不得,你好意思么你?
空阔的奉先殿里,朱弘昭沉吟着,思考着。
断绝一切后患,是他的为人理念,也是一个君主该为后辈人的责任。
官员已经是统治阶层了,获得资源已经足够多。不能继续让他们膨胀下去,钱粮资源到了中枢,到了他手里,才能反哺民间,形成良好的循环。
否则这个肿瘤越来越大,会阻碍循环,以至于让循环崩溃。
他不信任任何一个当官的对于收入、资源方面的节操,他只相信自己。
换言之,官员这类公仆,就该有公仆的样子,需要一个挥舞鞭子的皇帝,代表百姓利益的霸道蛮横皇帝。
自己可以监督下去,后面的人呢?
奉先殿里,朱弘昭忍不住长叹一声。
捏紧拳头,只要活的够久,足够培养出第二个自己,第三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