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琼华岛宿卫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92 字 9个月前

内阁五人,处理政务时意见相左的时候会拟票,类似于投票。

只要掌控其中三人,内阁就能被握在手里。朱弘昭和史继偕合作的挺愉快,这个老头会做事,还少事情。新补的内阁成员何宗彦与史继偕是同一阵营的,目前倾向于东林只是自保而已。

再加上兵部尚书崔景荣,只要以军机处的利益为出发点,史继偕回京后那么军机处在内阁将会拥有两票,到时候拉拢何宗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何宗彦是内阁大学士,资历深却没什么根基。这家伙眼光不错,自己与东林走得近,弟弟何宗圣是工部主事,却与何宗彦唱反调,玩的还是分向下注保本的传统官宦家族必备的手段。

这样一个深谙政治投机的家族,只要给与他们想要的东西,哪怕有风险,只要收益与风险相等,何宗彦倒过来不是问题。

掌握内阁后,老魏掌握的司礼监就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但有内阁顶在前面,军机处的很多事情可以走的更为通畅。

从军机处设立之处,就确立了一点,这一点非常容易使得军机处渗透内阁。或者可以说是军机处就是内阁的不完整延续,一个武英殿大学士,一个必入阁的兵部尚书,军机处表面是由两名内阁大学士领导。

但这两名内阁大学士以军机处为利益点,那么仅剩三人的内阁,只要不团结,就会被军机处给架空!军机处两名大学士坐镇武英殿,文渊阁那边剩下的三人遇到难以决议的事情,拟票的时候军机处这两名大学士还是要去投票的。

这就是机会,可坐镇武英殿的大学士为什么要以军机处为利益点?因为军功,即使文官再怎么贬低军人,可大明的军功含金量真的没得说。谁的政绩上有军功,谁上升的渠道就更广一些。

毕竟,从立国至今,整个大明的战争机器始终在转动。哪怕是局部战争,也会促使朝中必须要有懂军

事的大员重臣,这样才能保证军队最基本的战力。

要篡权,科道官系统朱弘昭插不上手,那么只能朝内阁下手。只要他能保证史继偕、崔景荣、何宗彦三人的门人弟子躲过这次京察大计引发的风暴,这三人就会围绕在军机处,以军机处的利益为根本,和他一起奋斗。

政治上的事情,只要站在一起那就是自己人。若是涉及到皇权,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些人一旦坐实了齐党身份,上了这条贼船,他们将会没有一点退路。

军机处就是一个平台,让朱弘昭延伸自己指挥权的平台。也是一个绑架内阁大学士的平台,这些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会由无党派人士,被朝臣定义为齐党成员。

党派,不是你自己怎么判定自己身份就会怎么样的,而是要看别人怎么判定。这一点很好确认,党争的时候不是自己人那就是敌人!

他们中立派的身份与此时的朝廷格格不入,参与

党争的大臣都看他们不顺眼。因为党争这东西,大家都在进行,一旦坐实党争的罪名,一个个都是抄家流放的结局!

只有把所有中立派拉进党争的漩涡,那么所有人都在党争,那么谁敢治结党营私的罪名?就连户部尚书李长庚,因为和朱弘昭有过几次接触,都被朝臣归入齐党,更别说这些军机处的大臣了。

朱弘昭甚至怀疑,史继偕这个老头骗了整个朝廷回乡养老,可能就是看到了军机处的危险之处,早早跳了出去。反正老头儿现在各种荣誉都拿的差不多了,本人又不贪权,与其在朝中冒险,还不如满载清誉回乡。

大明朝,安全退休的官员的名声就是一切。

当然了,政治斗争时被流放的官员,哪怕名传天下,也不会有官员凑上去自己找不痛快。除非能获得极大的好处,如东林整体名誉如日中天的时候,地方官员哪怕掉乌纱,也会走上去跑腿。只要东林能翻身,这些官员获得的好处难以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