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危机感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53 字 9个月前

万历皇帝驾崩,对朱弘昭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不知具体,但知道这个老皇帝似乎挺欣赏自己。换个皇帝,还会这么欣赏自己吗?

一切都不会由他的意志进行运转,皇太子朱常洛登位。这位一直不受老皇帝喜欢,担心生活作风问题被老皇帝揪住将他太子之位废了,于是憋了好久,这刚当上皇帝就让人送了一堆娇滴滴的宫女。

三四十岁的人夜御数女,显然不可能是有一副好身体。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吃药了,看病的时候没敢找太医,找的是太监,开了一副泻药泄去滞留体内的药力是不错的法子。

偏僻这药量高了那么一点点,一个晚上跑了几十趟厕所,这身体本就不好,这一折腾也快废了。然后又吃了仙药‘红丸’,新登基一个月的朱常洛,即景泰皇帝就那么去了。

进献红丸的人又和首辅方从哲有关系,东林党抓住这个机会对各党发起猛烈进攻的同时,还不忘将皇长子朱由检从李选侍手中夺过来,这就是移宫案。

晚明的铤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大疑案并没有因

为朱弘昭的到来而发生的改变。他觉得自己唯一的改变就是麻承宣、朱以溯、刘时敏、还有孙传庭的命运发生了一点点的改变。

或许还影响了更多人,比如何冲、刘良佐等人。

不过朱弘昭觉得何冲和刘良佐都是小人物,反倒觉得郭谅是个人才。

旬月间接连两位皇帝驾崩,造成了急坏的影响。

朱弘昭也是难免被波及,作为宗室子弟,又蒙受万历皇帝厚恩,他们父子俩总要做点表示。

朱以溯要辞官为皇帝守孝,朱弘昭哪能放弃这个参将官帽子,这可是一方重职。虽然驻扎在新平堡,有这个官职可以一路管到阳和、高山二卫,整整两个县的地盘,哪能这么放弃?

所以朱弘昭要代替朱以溯守孝,好让朱以溯能将地盘守住,等着他将来接手。

另一头孙传庭得到南京吏部消息,调他去大同府担任从五品同知。这个升官的消息没什么好庆祝的,因为知府、同知都是浊官。

官分清浊,清官品级低又如何?如七品御使,但熬出来,外放就是三品巡按、巡抚,成为地方大员。就这,在清流官员看来,也是一种‘贬斥’。

不过去大同府也不错,官升了,也离老家代州近一些。他孙家四代人都中举人,却只有他考了个二甲垫后的进士,现在回大同府任职,势必经过代州城,也算是衣锦还乡,光耀门楣。

参将府上上下下空缺填满,千户所军户勾满,整个八月份新平堡一带处处在耕地。

威远堡东三里处,十来名匠人领着五十多名家丁和泥打坯,伐木做梁。这里周围六倾地登籍造册划归朱家。现在正在修建庄子,也是朱弘昭守孝之处。

一身白布短衣,外罩麻衣就是朱弘昭的打扮。每日里读书之余,就是画图。

经过一个月时间,占地二十亩,足足一万两千多平方米的庄子外围的围墙初步建立。都是板筑的土墙,南北宽约三百米,东西长为四百米,修的比旁边的威远堡还要大一圈。

庄子名叫青阳庄,目前除了板筑厚厚土墙外,只有一间普普通通的小院在其中。住着朱弘昭和做饭洗衣的婢女王喜儿,还有八只换羽后的白鹅。

平日里跟随的少年都加入到工程队里,工程队除了六七十人在盖房外,还有百来人在开垦庄内未规划的土地,再不济,也能开出十亩地,这是朱弘昭的试验田。

他想不明白,这年头人少地多,平民也有十亩地,这亩可是大亩,怎么可能才产一两石粮食。这一大亩等于后世三亩左右,后世亩产上千斤,换算过来,这一大亩地产个五石粮食都算低产。怎么能产一两石?这个问题若能解决,他混的再差,也能凭着大把的粮食拉起一票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