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明朝靠着一条鞭法中兴了一阵,地方保甲制度的荒废,饥民造反流窜带动一层层恶性循环。这一切在小冰河时期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被放大,好死不死东北还出了个建奴,防备建奴而加派辽饷,对社会底层的农民造成更大的压迫。
在生与死之间,农民们自然不会选择活活饿死,而是选择了轰轰烈烈,九死一生的求生之路。
因为对方不听话,袁崇焕设计杀毛文龙使得东江镇上下离心失去统御,东江镇余部心灰意冷跑到山东却被排挤,这就有了孔有德叛乱,给建奴带去了先进的火器和会攻城的汉军八旗骨干力量。
还有一个朝令夕改,急功近利又喜怒无常的崇祯皇帝。
这一切的一切,朱弘昭虽然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整个明末,总给他一种自己作死,天要你死,你不得不死的感觉。
见儿子面色郁郁,朱以溯只当是他舍不得李幼娘。
马车降速,赵期拉开布帘道:“老爷,再有三里地就是雁门守御千户所。”
明朝卫所制度中,卫有千户所,此外还有直属于地方都司的千户所,这种千户所陆地上的叫做守御,靠海的就是备御千户所。
比如这雁门守御千户所,名义上只是一个千户,却管的地盘极大,足足一个县大。而朱以溯赴任的天成卫新平堡千户所,也就一个乡的大小。
这里已经出了代州地界,朱以溯虽是赴任,也要拿路引才成。故而穿着一身官服,告身、礼部监制的官印随身携带。
他探出头就见何冲马上抱拳行礼道:“夏日酷暑难抵,朱大人身子柔弱受不得暑气。这过关事宜,就交由在下。”
“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
何冲向他卖好也是有原因的,锦衣卫固然光鲜,想升职却是极难。菅典标早已对朱以溯隐晦说了,这何冲有跳槽的想法。
在朱以溯看来,还是皇帝陛下不放心,要在自己身边安插锦衣卫出身的人。
一听快到雁门关,朱弘昭好奇这天下雄关,戴了顶斗
笠钻出马车,和赵期一左一右坐在车头。
雁门关并不是一道堵在山峡的城墙,而是层层叠叠,依靠地势,由各种防御戍堡、烽火台、关墙组成。
关口处,头顶毡笠,身穿鸳鸯战袄,手持长枪、腰悬刀的卫所兵检查着进出车马行李。关墙上明字大旗、龙旗、守将姓旗迎风招展,除了有弓兵站岗外,还看到一些搭在垛口的火铳。
“锦衣卫办事,尔等也配查?”
进进出出的多是商旅,除了必须交关钱,还要孝敬守门军官零碎银子。
掏出腰牌,何冲趾高气扬,神态桀骜。
这身打扮本就和锦衣卫相符,周围商队本就避着,如今腰牌一亮,更是避之如避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