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副省长张思来的工作主要由市委市府的两位秘书长负责,计经委副主任马世林负责大桥选址和化工基地的情况说明等技术性工作。
马世林很年轻,当然是指和他这个级别的领导干部相比而言很年轻,三十四五岁能到这样的位置算是年轻有为了,当然肯定是不能和他陆政东相提并论的。
马世林对此项工作非常上心,陆政东也明白缘由,马世林也是属于外来干部,原本在县里挂职副县长,后来就落地绵西,升任常务副县长,因为和县长关系不是很默契,就被调到市计经委。
马世林既然是来挂职的,上面肯定是有人的,本来是准备过渡一下,然后到市工业局任职的,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最后被别人捷足先登。
现在金忠彪去学习去了,财政局长的位置眼看着就要空出来了,马世林曾经分管过财政,对这一块也不陌生,有这样的机会肯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一下。
副省长张思来也是一个办事不拖拖沓沓的人,在摸清了情况之后,很快就到了绵西。
张思来来到绵西之后,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做任何表态,而是立即开展了调研工作,深入现场勘察,之后又听取了绵西市委市政府的汇报。
陆政东虽然原来也在省政府工作过,张思来也听闻过陆政东的名头,但由于张思来分管的这一块和陆政东的工作并无太多的交集,对陆政东不是太熟悉,但是这样一接触,让张思来对陆政东印象深刻,陆政东提出的绵西的发展思路很有些新意,而且在大选址和化工基地的争执问题上也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工作做得很扎实,这个年轻得离谱的市长还真是有些想法,胸中也有些沟壑。
摸清楚情况之后,七月底,张思来在绵西市委大礼堂召开了大型现场办公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市人大、市政协和市委、市府的主要领导及省、市计经委、建委、城建规划、国土、环保、化工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工程技术负责人员参加,还有未被通知的一些干部也到场旁听,大礼堂座无虚席,可见人们对于修桥的关切和期盼。
会上,各方代表发表意见,真可谓唇枪舌剑,辩论激烈。经过认真分析利弊关系,张思来副省长排除干扰,作了总结,形成《关于解决绵西大桥桥位与化工基地建设问题的会议纪要》,以绵西市政府文件的形势印发执行,抄送省政府和有关部门。
“纪要”明确了是非,决定了解决办法:
化工基地确实对大桥的建造增加了不利影响因素;桥位选择的事情经过论证,且时间上早于化工基地的选址,现又难于另选桥址,要立足先保桥,其次兼顾基地建设;
为确保大桥的顺利建设和达到设计的安全寿命,化工基地盐酸罐装车间等污染源按照绵西市委市政府的建议迁到基地山后,大桥两头两百米以内不再增加新的建筑;
化工基地要完善环保设计,生产时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对大桥确有污染影响,基地要自费搬迁。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对违反者要严厉追究责任。
“陆市长,由于盐酸灌装车间移往山后,要占掉檐口区原本规划的工业园区的一部分地盘,檐口区还是有些抵触,还有就是在环保上要求更为严格,这为化工基地的建设增加了很大的建设成本,阻力还是有些大啊,搞不好,这个纪要又和上一次一眼,成为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