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页

桑田人家 云卷风舒 716 字 2022-11-24

杨康说:“如今,大铭朝实行的都是统一的税率三十征收。这样,其实是很不公平也很不利的。王爷可想过,对丝绸布帛实行三十税,能用的上丝绸布帛的人,都是贵族,所以三十税对他们并不会影响什么。可对棉麻粮食,也都统一三十税,这部分真正纳税的,是那些底层农民,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啊。”

谢策一征,“这税制从开国皇帝开始就一直是这样规定了。后来上任的户部尚书穆风本想改革税率,可遭到满朝大臣的反对,他也就罢手了。”

“他们当然会反对,因为,一旦改革,就会影响到士大夫的利益。”杨康说,“我的建议是,丝绸布帛和名贵茶叶,名酒等,都施行五十的税率。这些是高档物品,本来利润空间也大,税率当然要高一些,而对于棉麻粮食,则都只征收十的税率。”

“什么?”谢策大惊,“如此,农民会大喜,士大夫会很急!”

“王爷,这几年,为何粮食会减产,虽然和连年的旱涝天灾有点关系,可你想啊,本来出了天灾,粮食都已经减产了,还要交三十的税,甚至,地方官还要再克扣农户一些银子,害的农民食不果腹,他们都吃不饱了,哪里来的力气种田?没人种田,粮食自然就减产,粮食减产,我们的国库就会越来越空。如此下去,几年之后,万一,鞑虏攻进来怎么办?我们不但没有可用之兵,甚至,都没有可用的军饷啊!”

这话说的谢策开始忧心起来,“你说的对,本王采纳,可是,这条计策实行起来,恐怕是难度重重啊。就算是最后落实下去,万一,士大夫隐瞒了税款,或者偷,税,漏,税了,我们也不知道。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啊。”

杨康说:“如果用对了人,开设督察院,负责审计各个士大夫的税款,在各地设立督察院分支,负责审记各个地方官的纳税情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谢策叹了口气:“你说的很对,可是,可是本王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适合做督察院首辅。”

杨康说:“王爷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可以贴出告示,由我来给王爷招到合适的人。”

谢策这次放松下来:“若是有您帮忙,本王就放心了。”

“如果找到这个人,王爷对于督察院的管理,可以这样,督察院和户部相互监督,督察院负责审记税务和实际催收,户部负责发布税收文案和发派征税人员,如果有查出偷税的税款部分都分给督察院和户部一半作为福利,如果对方没查出来,没尽到责任,则谁发现的,谁可以领取奖金,而没尽责的则轻则关押,重则罢免。这样,税收制度就可以管理好了。”杨康继续补充说。

谢策摆摆手:“此时,本王全权交给你负责。就是本王很想知道,这些主意,都是您一个人想出来的吗?”

第三卷 万亩田 第276 寒门(谢“凌晨血腥”)

谢水星的蒙面超人,四火,灯d等灯等灯。

谢策是了解杨康的。

曾经的常胜将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让鞑虏们闻风丧胆,可是,对于官场,对于朝堂,杨康却是单纯的像个小孩子。

所以,才有了十年前的中计。

所以,谢策不相信对于金陵军校和督察院的建议,是完全来自于杨康一个人的想法。

果然,杨康笑了起来,“王爷猜对了,这些建议,很多都是出自于端午的看法。这次,她知道我来京城,特意嘱托我来找王爷,共商天下大事。端午也感觉到了,如今天下是阴谋暗涌,只怕不早点强兵,就无法自救了。”

这时期的税制改革并不会这样的先进,也只有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才能想的出来。

谢策虽然觉得端午太过于杞人忧天了,哪里就这么严重了,可还是很赞赏。

那次,行刺谢太傅的那帮御厨,虽然都被他给坑杀了,可是谁安排他们进入御厨的,谢策还没有查清楚。

这背后的势力,实在是不容小觑。

谢策说:“本王正闲着无事,要和这些人好好玩玩呢。您只管放心的去做,不管有什么困难,只管来报告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