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页

很显然,魏国是国贼,不仅是刘姓汉室的贼,也是汉家制度的贼。

可北府呢,是篡汉的内贼,可制度上与季汉是一脉相承,且青出于蓝的。

消灭北府的代价实在是太过高昂,也是不切实际的,对此大将军也是有所认知的。

大将军执意冒险,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愚忠先帝,更是因为翁婿关系。

放纵北府做大、替汉,或者与北府谈判……当世人怎么看,后世人怎么看?

怎么看,都有一种汉室执政的丈人,把汉室社稷偷偷转手贱卖给自己女婿的嫌疑……反正以后做皇帝的是他外孙,不是别人。

出于这种特殊的避嫌、洗清嫌疑的心理,大将军才执意死保汉室社稷,拒绝了更为理智的谈判。

至于大司马张飞,这里没有那么多说法,原因很纯粹,就是愚忠先帝;魏延更简单,是无条件支持大将军。

这就是朝廷内幕,没什么好掩饰的。

或许也是了解到这些因素,北府才在田信控制下,始终保持克制。

现在任何失控引发的冲突……流的都是自己人的血。

有这个共同认知,那很多事情就有了共同的底线,和默契。

故,这种半公半私的会面场合,决不能说什么气话、场面话。

诸葛瑾是代表江东、江西来的,这是一股中立的力量。

他问的笼统,诸葛亮却回答的清晰:“若无意外,此战朝廷可以光复东都,及山西之地。灭国之事,还未到时候。”

魏国是缓冲,是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