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页

诸葛亮听了只是笑笑,坦然回答:“此大将军所使手段,欲使我示好廖公渊,便于掌政。至于廖公渊,此惜命之人,今盘桓不去,非是有意刁难,而是郤尚书之后,他无颜见世人。”

郤揖太过刚烈,给了朝廷狠狠一巴掌;作为北府一系在朝中职位最高的廖立,则在事件中表现温和。原本没有什么过失,可有郤揖做鲜明对比,自然给廖立带来许多舆论压力。

廖立本身又觉得有愧于郤揖,这才待在廷尉府不动,本就有帮郤揖出气的意思。

等时候差不多了,廖立自己会出来……所以没必要过度担忧,朝廷没有迫害廖立的用意,廖立也没有拼死反抗的意思。

诸葛瑾相信这番言论,自己兄弟何等高傲,是不屑于撒谎的。

可江东士人的忧虑是真实存在的,他转而询问:“今起倾国之兵,欲一战灭魏耶?”

从敌我形势上来说,这的确是一场灭魏的倾国之战,朝廷主力集结进攻雒阳;另一路集结大军于泾渭河口虎视河东。

从战略上来说,这是汉军整体的配合作战。

到现在为止,南阳府兵与赵云卫军都保持了极大克制……所以府兵依旧是汉军集团中的一股力量。

而魏军,也在汉军东西夹击的过程中,兵力两分,分别屯于雒阳、河东。

可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雒阳魏军已成为北府仆从军;河北、河东魏军已经成为汉室朝廷的仆从军。

这场战争,更像是傀儡戏,北府去打汉军的傀儡,汉军来打北府的傀儡。

诸葛瑾问的很宽泛,诸葛亮也要谨慎回答。

北府保持了极大克制,朝廷也要保持相当程度的克制,不能有不当言论。

对于更大范围、持续更久的战争……丞相本人也是抵触的。

处于时代的转折点,今后道路究竟在哪里……这才是英杰之士应该追寻、探讨的重点,而不是谁来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