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页

岭南终究有一个粤江,有庞大,几乎贯通各处的水运体系在,给了田信武力蚕食各部的客观条件。

可南中有什么?

群山峻岭地势高耸,以至于河流落差极大,虽然河水流量充足,却很少有适合水运的航道。

何况田信本人能身先士卒,处处奔波,以迅雷之势打崩一个又一个敢于反抗的土民部落,使岭南土民处于忌惮、敬畏状态中,时间久了自然会顺服,会学会适应田信,变成田信想要的形状。

南中这里既无便捷、强化人力、物力互动的水运航道,也无田信这样能征善战的将军。

所以岭南能施行的治理方略,无法在南中施展。

出于彼此的尊重,诸葛亮也书写一公一私两封信,由嗣子诸葛乔携带,走荆州绕路送往岭南。

反正南中之战不急于一时,妄想速战速胜,反而会受困于南中的地形。

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戏荒唐

诸葛亮的信还没送到田信这里,李严送给雍闿厚厚一叠劝降信,可谓是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几乎阐述了朝廷对南中地区的安置政策。

按照朝廷内部的讨论结果,参考田信的意见,会在南中地区扶植一批汉豪强充任封君。

初步选定以焦、雍、娄、爨、孟、量、毛、李、高、张、雷、吕十二姓为封君,设立八都尉,由十二姓轮流担任。

八都尉,就是征讨、维护南中地区的武装力量,隶属于庲降都督,即未来的南中都督。

同时征集、迁移南中精壮两万户安置于蜀郡,为汉辅翼之兵。

余下弱户分隶于十二姓封君,充当他们的部曲……将散漫、缺乏凝聚力的土民聚拢,发展为十二姓封君的部曲。

至于原来的土人酋长,则沦为十二姓封君的家臣、士大夫;适者生存,不适者由十二封君自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