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页

哪怕是强者,也是一时的强者,终有衰老的一天。

一个个年青的土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竞争首领,做大大小小的头目。

田信的规划里,给诸葛亮一种网笼狩猎的印象……还有一种让人不得不慎重、必须要重新审视田信的冷酷气息。

土民的命,在田信的规划里,就如河边淘金的河沙,只留有用的金沙,无用的弃之不用。

这跟田信始终尊重人命的印象不甚符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田信做出这么严酷的治理策略?

一旦施行,也就只有田信本人能驾驭岭南的战争机器;也只有田信本人能修补这个战争机器。

南中的问题,跟岭南的问题一样,都是如何治理的问题。

派官就要派兵,派兵就要自己负责粮食。

粮食的途径就两种,要么由外部运输补充,这是个得不偿失的行为;再要么军屯,军屯会侵占土人眼里‘自古以来祖先传下来的神圣土地’,会激发矛盾,导致战争。

同理,从土民那里征集粮食,也会刺激土民反抗情绪。

派官不派兵,就无法治理、约束土民,甚至土民爆发矛盾,会来杀官出气,不利于朝野舆论。

所以南中、岭南问题拖了两汉四百年,始终无法解决。

现在田信采取了最为强硬的态度,乘着土民各部还没反应过来,也没认知到田信各种措施的深远意义,依旧稀里糊涂被田信威名震慑的时候,田信却在用心搓着吊颈绳,要把一切问题的来源……也就是土人给勒死。

留下的只会有封君、汉僮、归化汉人,以及军功晋升提拔的士家。

一个士家,最少能提供一个全副武装的武士,以及扈从、奴仆十几人。

只要封君、士家建设到位,为了获取军功、封邑、人口,这些人会主动向外扩展,将一切土民强行纳入开化的光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