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李思明用了大量的“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他的那套理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让众人都一时找出更有力的证据来反驳他。他回避了自己儿子的问题,而是抓住徐娇小朋友的抵触情绪不放,进而牵强附会地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李小明小同学的未来人生经历,就这样被他的父亲李思明给单方面确定了下来,来不及表示抗议,如果他有胆量的话。
李小明小同学远赴山东求学,那也得明年春季的时候才能成行。虽然李思明最终成功地说服了每一位家庭成员,离明年春天还早着呢,但是李思明的母亲爱心泛滥,一边埋怨李思明的心狠手辣,一边将孙子捧在手心,仿佛生离死别似的。
“阿明,你让小明去山东,看来还是对的。”妻子杨月低声道,她冲着李思明母亲呶了呶嘴,“妈太宠小明了。”
“你是不是准备去山东踩点?”李思明反问道,“没必要吧?我早就跟那边说好了,那里的学校是我们基金会按高标准建设的,硬件不比深圳这里差,中学还配备了电脑,这可不是眼下的主流。就是师资力量稍微差一点,毕竟偏僻了一些,学习环境都还不错。孙大娘也是满心欢心我将小明送过去,我还能将咱们儿子往火坑里推?”
“我先去认认门,不行吗?我让小刀陪我去。咱们儿子送到人家那里读书,要麻烦别人,我这个做妈的,不去见见面,说得过去吗?”
“这倒也是!”李思明道,“不过,你小瞧人家了!”
解决了这一家庭难题,李思明感到自己的心情是无比的畅快,并且又一次树立了自己在家里的权威性。李思明觉得《李氏育儿宝典》应该重新修订,增加现代儿童教育部分,反映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
只不过李思明这一举动,可以算得上是标新立异了,哪家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不是过着优裕的生活,甚至都超过了父母们的经济能力,可是老一辈人的眼里,这似乎是年轻父母逃避责任的体现。不过李思明认为自己这样做很值得,在那个偏僻的山东沂蒙山村和淳朴的民风,还有泥土芬芳的气息,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有另一番难得的人生体验,却必将影响到他的一生。所以即使父母埋怨他,他也坚持这一点,难得的抵制了父母一回。
儿子的未来教育问题算是暂告一个段落,至少在可能的新的问题来临之前,李思明还是对自己的标新立异是很有信心。他的心思又转到了工作上来,这就是公司内部的员工的教育问题。
家大业大了,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央研究院、各个全资子公司和两个分公司包括最新的石油公司的规模也是一年一大变,在国内各办事处、销售与服务公司,包括在海外市场的各代表处的数目,几乎每天都在增加。员工数量已经增至8千人之多,如何让新来者认同公司,新提拔的经理们如何管理自己的业务和属下,以及如何将每个单位变成一个在市场上攻城拔寨的好手,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变得相当有紧迫感,公司的经营理念、政策方针及市场策略,包括必要的职业素质教育,都关系到公司未来的稳健性和可持续发展。董事会感到有必要将越来越感觉有些分散的管理力量和力度,收缩起来,并且握成一个强大的拳头。
新加入的人,很显然对公司并不太了解,往往只是诱于公司的知名度和对某些人的个人崇拜而加入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个人性格与风格的加入,甚至连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一些内部管理原则日益受到冲击,微星公司的亚洲籍雇员普遍讲究上下服从(大陆人、香港人和台湾人甚至日本人都还不一样),而公司在美国的雇员却比较讲究轻松活跃的工作气势。当然原有的制度和原则也需要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变得有些滞后。
“必须在我们原有的一整套专业培训制度的基础上,成立集团公司所属的管理学院,从事新员工、在职员工包括新晋经理的培训,灌输公司的理念,学习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让集团的价值观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内心。”微星科技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崔必成在董事会上作了述职报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崔必成是公司最早的经理人之一,也是最受公司董事会重视的经理人之一,第一届总裁奖的获得者。在微星公司8年来,他眼看着公司日新月异,内心也是无比激动的,他的每滴血液中,都渗透着微星公司的气质。对于他个人职业生涯来说,在微星公司这里工作并受到器重,也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当然这薪水更是他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当初香江电器的股票他有份获赠,仅此一项他就成了百万富翁。他被hr界称为香港经理人在大陆成长的典范之一。微星公司成立之初,囿于国内的企业管理环境,最初是依靠香港籍经理人的加入而运行起来的,现在这批人大多都是各子公司的高级经理了,这两年也加入不少从海外归来的管理界人士,包括台湾的职业经理人。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包括越来越多技术人员,都离不开崔必成的努力。
集团公司董事会,包括李思明本人只确立目标和给予足够的信任,让他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