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西南土司,朝廷就保持目前的态势,改土归流与否,让各地土司自己去猜好了。那些心怀叵测的土司,就让他们猜疑,让他们反叛,都暴露出来。朕就等着他们跳出来,要是当地没有实力平叛,朕的百万边军,还有朕的新军都闲着了,正好拿来练兵。”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转头看向礼部尚书徐光启,对他说道:“徐卿,服舍违式和童校相关,在土司领地,也得贯彻下去,此乃国策,只要大明所属,无有例外。”
土司能穿蟒袍么?显然不可以,不管哪朝都不可以。服舍违式当初虽然没有针对土司,可如今拿来强调,照样是可以的。这也等于是向土司领地的官绅收取个人所得税了。而这些钱,多是用于当地,比如建童校,比如修路铺桥等等。和大明其他地方,并无二致。
“遵旨!”徐光启稍微一愣,随后立刻回答道。
崇祯皇帝得到回应,便看向底下所有人,认真地说道:“朝廷施恩于土司领地内的普通百姓,他们便能知道朝廷的好。以后一旦土司想反叛,那些百姓也不会死跟着土司作乱。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用于土司,也是行之有效的。如此,温卿……”
“臣在!”温体仁听到,立刻躬身候旨道。
崇祯皇帝看着他,继续说道:“派往西南的流官,吏部选人,内阁也要审核,必须是真正的亲民官,能造福当地百姓。那些土司,是巴不得朝廷派去的官员引起民愤,引起民乱,他们才好浑水摸鱼!”
“微臣遵旨!”内阁一听,也不看吏部尚书的脸色有点难看,当即领旨道。
崇祯皇帝则更是不管这些,又点名了王承恩道:“东厂这边,也要派出番役,暗地查核流官!回头朕要和都察院这边对照查验。”
在秉笔太监队列中的王承恩当即出列,大声地恭声领命!他是东厂提督,同时也兼任秉笔太监。
如果说以前的时候,大明官员都对西南比较轻视,不太在乎当地的民情民心官声,可此时皇帝做了这些部署,有了明确的旨意,基本上也没人敢不重视了。
“等到天时地利人和,便是朝廷对所有土司摊牌之日,朕就不信,等到那时候,还有多少土司敢反叛!”崇祯皇帝冷声喝道,“就算有反叛,朕的军队也不会是吃素的!”
他说完这些,算是对西南土司这边的事情有了定论。对于目前云南阿迷州之乱和安南之乱,则是暂不平乱,先做准备,看是否还有其他土司跳出来作乱,回头一举平定。
这次会议的最后,崇祯皇帝又对温体仁说道:“征辽大军如今已经在返程途中,内阁牵头,对于众将士的封赏,也必须在年底之前确认完毕。还有朝鲜那边,郡县计划也得先有所准备。”
“微臣领旨!”温体仁听了,连忙应下。这个倒是皆大欢喜的开心事,殿内的气氛似乎一下就好转了不少。
如今,朝鲜战役已经打完。当然,其实也不能叫打完,换成赶完更合适点。曹变蛟领着新军就追着多尔衮的满清残余,每天就保持着二十来里路左右,前探的夜不收刚好能和满清残余吊后面的探马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