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长着华人面孔、说着流利法语、干着技术兵种工作的部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华人,他们中间很多人已经和他们的首领一样加入法国国籍,现在都是法国人。
这才对嘛,如果是单纯的华人,怎么可能有如此成就?
如果有脱离远东那个古老帝国的可能,谁还愿意保留民国国籍?
自以为非常了解华人的明石元二郎得出这么个结论。
对于秦致远来说,明石元二郎想什么并不值得关注,还是那句话,日本人现阶段并不是秦致远的敌人,德国人才是。
八月中旬,英国人基本上已经取得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的胜利,意大利人开始了第十二次伊松佐战役,秦致远也在兰斯地区重新发动进攻。
这次进攻,在打击德国人的同时,也给日本人好好的上了一课。
靠待在东亚欺负华人找存在感的日本人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现代战争。
战斗开始阶段,还是连续不断的炮击,就是恨不得把所有炮弹全部都打光的那种。但伴随着炮击同时进行的,是坦克部队的前出,同时还有少量的伴随步兵,基本上每两辆坦克一个排那种规模。
陈康健麾下的一部分坦克完成了通讯设备的改装,及时加入到战争中,新装备应用最大的好处是坦克车长们通话的时候再也不用冒险从炮塔上伸出脑袋,安全性大大增加。
同时伴随步兵想要和坦克手沟通也不用再用铁棒敲炮塔,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步话机,通话就能瞬间完成。
这个“小小”的步话机大概80公斤左右,平时两名士兵抬着走,战时一名士兵也能背起来,就是有点吃力过一会就要换人。
这已经是个翻天覆地的进步,战场通信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前线步兵和后方炮兵首次完成无缝对接,可以直接指挥后方步兵打击敌方阵地,可以说有这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次的战斗,陈康健使用了100辆左右的坦克,他现在可不会干那种“看你人少我就让着你”的混蛋事,只要是战斗就恨不得把手里的宝全部都押出去。
100辆坦克,加上一个团的伴随步兵,对德国人的震慑效果极其出众,以至于当坦克部队踩着炸点冲上德军阵地时,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
胡蒂尔又不傻,看到秦致远拿出看家法宝,立即主动放弃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