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赵祯虽然年轻,却是十分精通权术,深知“平衡”的重要之处。庞太师与弥勒教有所勾连,赵祯未必不知,只是不多干涉,严密注视就是。如今庞太师提出要整顿弥勒教,正好说明了两边起了冲突,却真实赵祯用来权衡双方的一个筹码,有怎么会轻易同意庞太师的诉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赵祯来说,一切不过是他维护赵氏统治的棋子工具,至于谁忠谁奸,古来皇帝从不在乎,只要有用,都是好臣子,好百姓。
一众武林人中,能理解帝王心术的不说没有,也绝对不是很多,故而众人一时只知道朝廷那边只怕是靠不住,多余的地方确实难以想到。
而众人若是合力铲除弥勒教,其实也可以借助朝廷的帮助。弥勒教毕竟是一个邪教,放任不管迟早会成为祸患。若是众人能一举将弥勒教大部分主要势力铲除,剩下的百姓之类自然会有朝廷教化宣导,定不会叫他们继续深陷邪教,却也是为了天下太平。邪教为了笼络人心,总会有许多与正道不同之处,其中种种掌控百姓的手段,一旦失去了邪教的管理,一些信教入魔的百信却也是十分危险,往往会做出一些叫人难以理解的诡异事情来。
而如果众人要对付弥勒教,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到弥勒教的老巢所在。对这种邪教来说,少了几个香堂根本无伤大雅,甚至只要首脑人物还在,他们都能再次拉起邪教出来,只要天下还有百姓,只要天下百姓不是个个安居乐业,甚至只要天下百姓还有一个人害怕生老病死,弥勒教就有翻身再来的机会,却是不怕一时失利。正如他们当时可以果断放弃太玄教一般,放弃几个香堂自然也不是什么大事。
故而剿灭弥勒教的重点就放在了寻找弥勒教高层之上。而那弥勒教主行踪诡异,神龙见首不见尾,从来不在公开场合露面,上次若不是南少林一事中他们稳操胜券,只怕众人连弥勒教主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知道。而且纵是南少林时见到了弥勒教主,谁又能肯定那人就是真货?谁又能肯定弥勒教主背后没有隐藏的高人?
谈论了怕是有一个多时辰,场中一时又是陷入了死循环之中,也是没有一个对付弥勒教的好法子。其实当今武林的势力,真实不虚地是近百年来一个最为强盛的巅峰,真要能齐心协力,未尝不能对付小小一个弥勒教。只是众门派经历了唐末乱世,经历了五代十国,经历了太祖开天辟地,已然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朝廷分化了许多,不再如唐末太玄教作乱时那般团结一心,倒也真是因为大宋还未到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眼看着众人一时讨论无果,这边的一众大门派前辈也是互相商议。
许久之后,太和真人忽然站了出来,对一众掌门高人说道:“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还是大家心不在一条线上。说从江南开始清查,江南门派说江南人多地广,不好下手;说先从京兆动手,京兆门派又说那边人手不够。归根到底,大家都是怕弥勒教一时反攻,先行折损了自家的势力。若是这般,我看我们还不如先想办法将大家凝成一股,到时候兵往一处打,劲往一处使,谁也别当心自家山门,届时自有一众武林同道为你守护,岂不更好?”
众人一时沉默,太和真人的话说得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却是万分困难。不说各门派之间相互独立,万万不可能接受别人的安排;就是众人同意,谁又能来统领各门各派,做到大家心服口服呢?
第二十四章 众人讨论时
对弥勒教问题的讨论一时陷入僵局,众人一时都是无法。这种情况其实也在众人意料之中,毕竟那弥勒教若是容易解决,武林正道早就将其彻底铲除了。只恨这弥勒教实在太过狡猾,开始发教之时隐藏得十分深刻,丝毫不表露出自己的野心,等到众人发现弥勒教成为毒瘤之时,它已经遍布天下,有了不小的势力,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时之间也是叫众人难以下手。
对付弥勒教最大的一个问题,也还是一众武林中人心气还不在一处,都是关心自己利益,却又很难被完全统筹统一起来,一时也是叫众人有些为难。太和真人提出的法子,其实十分正确,只是如何处理,却是需要仔细讨论的问题。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在众人脚下睡觉的丐帮帮主却是伸了个懒腰直起身来,喷着恶臭的口气,含糊说道:“选个武林盟主出来,此事得解!”
一语既出,举座皆惊。
武林盟主这个职位,在近千年的中华武林史上并不罕见。从始武最开道流传开始,不同的门派便纷纷出现。而千年以来,天下多有动乱,武林一向不甚太平。为了应对危机,每每在生死存亡之际,就会有一个人站出来一统江湖,或是靠着众人公举,或是直接暴力征服,总能将摇摇欲坠的中原武林团结一处,一举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