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页

忽然之间,他话锋一转,开始宣扬起了儒家的治国之道。

方攸前面讲诉的东西,虽然也是儒家思想,却只是一些衍生品,儒家真正与其他学说激烈争斗的原因,还是因为治国之道。

这个时候的方攸,一改前面的风淡云轻,眼神变得锐利了许多。

“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王当政,当施之以仁,百姓为贵,君若不爱民,民何以忠君之事?”

“君王以仁政,百姓自归心,天下大同有望矣。”

方攸慷慨陈词,阐述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许多儒士更是轰然叫好,出言附和。

待众人平静下来,方攸再次说道:“荀子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方攸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朝无诤臣,则不知过也;国无达士,则不闻善也。”

“吾辈儒士,当忠君爱国,倡导孝义。然而,若道与忠有冲突,义与孝有矛盾,我们虽然推崇忠孝,却更爱真理!”

听到这里,陈旭却是浑身一震,不可思议的盯着方攸。方攸的一句话,让陈旭想起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当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否定了许多他老师的观点以后,很多人都对亚里士多德指指点点。

亚里士多德却是坦坦荡荡,对着众人说道:“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这一句话,虽然与方攸之言有所不同,其中意思却是一样。

本来依照后世的影响,陈旭觉得儒家思想乃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这种极其霸道的集权思想,完全是腐化民智,是君王统治百姓的畸形产物。

可今日方攸的一番话,却让陈旭感到有些不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