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许多主张,其中根本却是仁、义、孝、礼、智、信。
虽说这个时代儒学昌盛,可仍旧有许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许多经学亦是感觉浑浑噩噩。
今日方攸寥寥数语,却不停阐述着儒家思想,使得许多人听得如痴如醉。
环顾众人一眼,方攸正色道:“所谓孝道,并非单纯指赡养父母。”
“孔圣人有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与父母相处,若不能敬之,与养狗养马有何区别?以诚待之,以心爱之,尊之敬之,不违长命,方为孝道。”
听见方攸如此情深意切的阐述,稷下酒肆之中,许多儒士当即脸色一肃,也不喧哗出声,只是躬身向台上行礼。
方攸停顿了一下,待众人安静下来以后,再次开口说道:“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时光轮转,万物兴衰不可估量也,唯有过往史料,以为定数。”
“不通史料,则无历史,若无历史,便无文明;我辈当谨遵圣人之言,编修史料,述而不作,实事求是。”
方攸阐述的这条理论,也是孔子的一种治学方式。
那就是在编修史料的时候,要“述而不作”,免得因为个人情感因素,而误导后人。
也正是这个思想的出现,才使得许多朝代的史官,哪怕被皇帝压迫,仍旧敢于实事求是。
甚至于,有些朝代因为皇帝想要美化自己,接连处死几个史官,都未能得偿所愿。
这一条信义,也就让很多史官“宁为兰摧玉折,不为萧敷艾荣”,绝对不能“兰艾相杂,朱紫不分”。
哪怕把屠刀架在他们脖子上,史官也坚持要说真话,不说假话。
不得不说,这种史官无疑是为人所敬佩,而这些史官的出现,与儒家主张的思想分不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