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与当时东汉官僚穷奢极欲的腐朽作风截然不同,因此对幽州风气的改变起了很大作用,“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在后汉末年具有很罕见的人格魅力,深受百姓、士人爱戴。刘虞在任期间“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重点发展农业、养蚕业,利用上谷郡与匈奴、扶余、鲜卑等民族进行边境贸易,开采渔阳郡丰富的盐、铁资源,按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自我挖潜,脱贫致富。经过刘虞的有管理,幽州成为当时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从青州、徐州过来定居的百姓竟有百万之众,说刘虞是个出色的内政高手一点也不过分。
汉朝的外邦异族问题一直困扰了当权者几百年,一直没有解决好。东汉末年,战乱频生,这些外邦异族也乘机进行入侵。危害了政权的稳定。灵帝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张纯投靠乌桓辽西部大人丘力居等人发动叛乱,并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桓元帅,抢劫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扩充地盘。面对复杂的形势,刘虞立即派遣使臣到丘力居处晓以利害,成功瓦解了叛乱,避免发生民族之间的更大纠纷,并成功镇压了这场多民族参与的叛乱。在民族问题的处理方面,刘虞主张安抚,和平相处。他任内“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在各民族之中享有崇高威望。
初平二年春,袁绍、韩馥等诸侯欲拥立刘虞为帝,遭到刘虞的严词拒绝。刘虞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暞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作为大汉王朝的忠臣,刘虞心中想的只有尽心王室,重振朝纲。不仅如此,当汉献帝想还都洛阳,派刘虞之子刘和去找刘虞,让刘虞率兵迎接之时,刘虞也是毫不犹豫,立即执行。
其后汉献帝暴毙,刘虞率军协子入京,终是放弃幽州大权,立子为帝,一振朝纲。
然后苍天无言,却让刘虞死在洛阳内斗之中,至此,汉末最为贤明的刘氏宗亲逝去。
第三五三章:一石三鸟谋三地,四通八达立霸业(十三)
“四世三公”的袁家最后的希望——袁绍,被汉玄帝削首示众,其全家三十余口无一幸免。
汉大司徒王允辞官归乡,不问朝事。
次年一月,曹操因为久攻不下,粮草不继,只得率军回撤洛阳再做打算。而曹操因为内外交加的战事,使自己的实力再次受带损害,不得不放过汝南的袁术,选择休养生息。
二月,刘虞的灵柩在名士魏攸,田畴等人的扶持下送往幽州安葬。
四月,幽州百姓出冀州等地,跪迎刘虞的到来。
吕布闻讯也是从徐州赶回,从冀州开始一路护送,将刘虞的尸身送往幽州蓟县安葬。因为刘虞在幽州百姓中的特殊地位,吕布不敢怠慢,三军肃穆。
六月,因为刘虞的意外死亡,吕布起兵十五万正式向曹操宣战,兵发陈留。
因为寿春的地势多为洼地,善于步战,同时也是为了照顾公孙葳与甘宁的新婚之期,故而调任甘宁为寿春太守,而颜良则是率其部从三万人回到吕布的帐下。
自,吕布为大帅,颜良为先锋大将,沮授,田丰为军师,高柔,辛评等人为谋士,魏续,徐晃,高顺等为副将,大将高览守冀州,赵云守徐州。
曹操听闻吕布亲率十五万大军前来,不由暗自悔恨,本以为一番策划下可以消灭袁绍等人,为其内部消除隐患,但是想不到是那刘虞居然意外的被袁绍所害。诚然这次的计划很成功,袁绍被杀,王允下台,加上刘虞的死,现在洛阳乃至整个朝廷的势力都是一面倒向曹操,再无过往的牵制,可算是如鱼得水,可是接下来的却是吕布的不宣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