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倒是难不倒王况,不就是组织个类似夏令营冬令营的事么?正好,王冼年龄也不大,才十二岁,这可是个锻炼他的领导才能的好机会,而且,又有黄大在身边,加上李业嗣的镇军里面,也有不少替父从军,替兄从军的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都没脱了孩子气。
找了李业嗣把那些个半大孩子兵给要了十几个过来,在王况的面授机宜下,王冼就天天带着孩子兵领着工地上的孩子们操练了起来。王冼倒是会抓机会,让家人去山里把三丫头给接了出来,让三丫头带着女孩子学女红,学过家家,三丫头的女红是跟了祝四娘子学的,手艺不错,才十来岁,就已经被乡邻常挂了嘴边来教育自家女儿。
王冼自己则带了男孩子在黄大和那些孩子兵的协助下,搞起了半军事化管理,出操,学基本拳路,甚至还干起了巡视营地的工作,这些个孩子们个个是雄赳赳气昂昂仰首挺胸的,让大人们是彻底的放下心来,有兵丁在旁守护着呢,又有小小东家带着呢,哪还有不放心的。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一届流水大席
因为要修城墙,城外临时的起了不少砖窑,都是为烧筑城墙的青砖而起的。
王况没有把红泥砖和机砖的概念引过来的想法,在王况看来,红泥砖与青砖相比,那就是属于豆腐渣。可以说,红泥砖就是后世商人过分追逐利益的畸形产物,用红砖盖的建筑物,基本都是短命的。
就是引过来,也不见得匠人们能接受,王况可是看到,每一窑出来的青砖上,都刻了烧造年份和匠人的名字的,这是他们作为建筑承担者的一个凭照,如果这砖过个十几年,几十年出了问题,那是要追究责任的,并不是说,你烧好了,当时是好的就没你什么事情了。如果城墙没到使用年份就被雨水或洪水冲垮了,那就是要从源头开始,从城墙建造当初的本地最高官员,一直追查到砌墙的劳工,只要你还活着,就跑不了,没有什么免责年限的说法。
这让王况想到了后世,中原有座铁路桥,好像是一九0八年由一家德国公司建成,当时的合同是承诺八十年的工程质量,结果到了一九八0年左右,那家德国公司还特地的派了人过来,帮着出主意怎么延长使用寿命,听说之后每年都有派人过来检修,一直到八七年,这才来函通知说,合同已经到期,从此不再承担责任和义务。
这就是一个企业的诚信所在,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人家并没有因为这中间换了两次掌权者而撕毁合同,他们只是针对这个建筑,很好的履行了他们的责任。
所以,王况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红泥砖在这时代没有销路(这里说的红泥砖与闽南的传统红砖不是同一样事物,闽南的传统红砖也是质量过硬的。)。
这时候的青砖,也是分等级的,但也只分两级,质量最好,质地最细密的叫金砖,什么是金砖?就是敲击时发出的是金石之声,并不是用金铸的砖。金砖一般都是非常的耐磨耐敲,都是用来铺地面用的,砌墙用的砖质量次之,但敲起来也是声音清脆,也是能用上几百年没问题的砖。
一直到了满清时,才有金砖是皇家专用的规定,在这唐时,可没这么多规矩。
有这么好质量的青砖,王况就动起了建个沼气池的想法,和黄良商量了下,自然就小小的利用了下职务之便,让砖窑给自己烧了一批出来,但也不是免费,王况一样是付了钱的,他可不想为这点小钱被人日后揪着小辫子。
不过要在现有的房子下面建沼气池还是比较困难,王况也不想把房子推倒了重来,他现在也想明白了,就这么住着,不再折腾了,等以后有了办法再说。再说了,木结构的房子只要把漏风处都堵上了,比用砖用土盖的房子还要暖和。
王况盖沼气池就是给大家做个沤肥的示范,直接就盖在了孙家庄子里,也不解释,等到肥出来了,大家自然也就会跟风去盖。等到密封问题和输气问题解决了,再在家里盖一个用做烧火之用。
从理论上来说,输气问题并不难,用竹子或是铁皮卷打出的管就可以输送,但是这也只是理论上,铁皮易锈,你总不能暴露在地面吧,总得埋进土中吧,现在的冶炼工艺还是不够,没准还没用一两个月就到处漏气呢,那就危险了。竹子也是如此,竹子易裂,也不是好的输送气体的管道。所以,懒人王况并不打算给自己制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