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提点要求

在进攻吃了几次大亏后,东线德奥联军变得老实多了,不再试图发起新的进攻战役。

《布列斯特条约》已经喂饱了德奥联盟的胃口,他们能够接受东线当前的状况,关键的焦点还是在西线战场上。

德军兴登堡元帅的决策,也是基于当前困窘的现实。

在宫殿里

楚-郑汇亲王殿下与第九集团军司令长官胡俊成上将密议许久,这才放他离开。

等到他走后,楚-郑汇亲王殿下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关于第九集团军强化“鞑靼壕沟”的计划,并将其建设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陆地要塞,楚-郑汇殿下爽快的批准了。

“鞑靼要塞”将根据半岛地形,形成正面宽约5~8公里不等的华夏式城墙堡垒,有能力抵御重炮轰击,形成纵深长达20余公里的堡垒群。

任何敌人在这样的坚固防守面前,也要踌躇再三。

另一件事,就是胡俊成上将受外交部驻欧特别代表委托,谈一下北方神州派遣至欧洲的68万华工问题。

由于北方神洲的孱弱,这些赴欧华工的境遇并不好。

不但集中在很小一片区域,承担日复一日繁重的劳作,而且不允许离开华工区,进入英国当地的城镇或者法国城镇中,受到极大的人身限制。

在法国某些地方,甚至将这些赴欧华工当做炮灰,强行驱使进入战壕中,承担他们原本不需要的作战义务,造成了相当数量的伤亡。

这种情况已经屡次发生,引起了外交部驻欧特别代表的关注。

现阶段

大楚帝国外交方面的交涉和抗议,往往被英,法等国忽视,因为这些华工不属于帝国臣民,难以享受到完全的海外领事保护权益。

楚国方面的交涉,是手伸的太长了。

如今法国的情况也非常艰难,几乎整整一代年轻人填进了西线战场,青壮年人口的极度匮乏,让法国人有些病急乱投医。

好在经过多次的外交干涉,这方面收敛了许多。

但无论怎样,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

现在的出路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就是通过帝国驻外领事馆,给这些华工发放帝国臣民的身份文件,如此就可以将这些华工纳入海外领事保护范围。

但这样的举动,首先必须请示本土,甚至上达天听,才有一定的可能性。

其次,必然会受到北方政府以及英法等国的阻挠,需要远征军方面强有力的声音支持,才有实行的可能性。

第二种方法,就是在战争结束后,对这些需要遣返的华工安排进入帝国领地,即突尼斯,约旦,阿拉伯半岛或是乌克兰南部四州,毕竟这是68万华人青壮。

要达成此目的,同样需要欧洲远征军强力发声支持,请求英,法等国予以配合。

第三种方法,就是通过向协约国军事集团方面表达诉求,要求给予这些华工足够的尊严和权利,可以自由的选择留在英国或者法国,允许其在当地婚配,置业和经商,承认其为这场欧洲空前的浩劫所做出的贡献。

看看大楚帝国对那些占领区民众所做的事情,就知道这些华工的处境,那是相当的不乐观。

楚-郑汇亲王在心中考虑着胡俊成上将说的事儿,正好近期最高统帅部方面频繁发来电文,谈到了即将在9月份发动的兴登堡战役。

话里话外

是希望帝国远征军方面,在东线也策动新的进攻战役,与最高统帅部西线的战役相呼应,令德军不能东西兼顾。

这对帝国远征军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

楚-郑汇亲王手里还有10来万的炮灰部队,足够发起两场中等规模的战役。那就找个方向打呗,这10多万的部队调动起来也就是两周的时间,差不多也就够了。

帝国远征军的兵力,如今接近德奥联军的两倍,在使用上面更加宽裕,也更加的主动。

既然协约国最高统帅部不停的提出要求,那么趁这个机会,正好把赴欧华工的事情说一说,原本也是情理之中。

看看英国人和法国人什么态度吧,再决定后续安置的方法。

若是态度积极,那么就地安置是最好的了。

这些琐事就不要去麻烦父皇陛下,能够在欧洲解决,又往乌克兰倒腾干什么,那不是白费事儿吗?

思虑片刻

楚-郑汇亲王在心中有了决策,他倒不在乎英法等国是否积极?只要大楚帝国远征军的200多万部队驻扎在欧洲,就没人敢忽视远征军总司令的要求。

这叫什么?就叫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