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管家心想公子果然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普普通通的一个荒山老林,让他一番规划下来,顿时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听得自己都是心潮澎湃,恨不得马上就带这些小孩去种果树,养鱼,养鸡鸭。
杨志也是用钦佩的目光,看向宁策。
心想还是读书人厉害,脑袋里那么多的弯弯绕,随便想出个法子,就能赚大钱。
哪像自己大老粗一个,挑了一担子金银珠宝进京活动,结果钱花光了,却是一官半职都没弄到手,若不是碰上公子,自己恐怕现在还饥寒交迫地在街头卖刀呢。
难怪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日一见,杨志方才明白,古人诚不欺我。
两人越想,便越觉得宁策的办法好。
窦管家情不自禁对宁策伸出大拇指,“公子天资聪颖,老朽佩服,如此一来,只要熬过今年,到了明年,果林,鱼塘投产之后,这些收留的百姓皆有用武之地,到时咱们便会大赚特赚。”
杨志也是一脸的钦佩之色,“公子大才,如此一来,既安置了百姓,又给宁家庄带来了财源,可谓一举两得,洒家真是佩服的紧。”
宁策哈哈一笑,倒背双手,望着远处的如黛青山,心中得意。
心想这放在后世,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生态农业,随便哪个键盘侠都明白的道理。
只不过拿到古代来,就立马变成石破天惊的天才发明了。
“赚钱,只是次要的,”半晌后,宁策这才开口,“这些小孩,我准备让他们念书,读书,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等将来他们长大成人,一定会感激我们宁家,也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效力,成为我们宁家最可靠的力量。”
“公子的意思,是让他们也去书院念书?”窦管家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在古代,教育是稀缺资源,哪怕是那些世家大族里面,能读书的,也只有宗族子弟才可以,顶多会有几个陪读的小书童。
至于那些佃户,农夫,庄客之流,根本没机会受教育。
宁策点了点头,“没错,我打算好好培养培养他们,数年之后,他们将是我最强大的助力!”
看着宁策信心满满的样子,窦管家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想说的话给咽下去了。
公子最近行事果断,手段老练,相比以往,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
作为家主,公子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自己还是不要阻挠的好。
想来公子有他自己的理由。
“他们不仅仅要学习诗书,也要习武,杨兄弟,还希望你有空的时候,能指点指点他们武艺。”宁策望向杨志。
“公子放心,洒家定然倾囊相授。”杨志急忙拱手说道。
“如此最好,筹备书院的事情,也需尽快提上日程了。”想起十年之后的靖康之耻,宁策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紧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