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国太子驾崩,燕京披上了沉重的哀伤。
德高帝亲自下旨,按帝王之礼为太子发丧,以此彰显其监国的功劳。
宫中传出密闻,称一代雄主德高帝在得知太子暴毙噩耗时,竟忍不住掩面垂泪。
这一温情画面迅速在京中传开,百姓无不盛赞德高帝既是一位圣明天子,又是一个深爱子女的父亲。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太子薨逝后,朝中竟无人主持大局,百官只能对着空龙椅行朝拜之礼。
待到无事退朝,众人各自散去,竟无一人上疏请求另立新君或是重新指派监国。
一日,何府书房内,众多文臣聚集,宛如一个小型朝廷,正处理着各地呈上的奏折。
原来,太子监国时期便是如此,六部官员将政务处理妥当后,再交太子确认批准。
此时,门外传来通报:“老爷,亮王又送来了请帖,邀您赴宴。"
何安轻轻合上手中奏折,回应道:“回复亮王,就说我最近身体欠佳,无法赴宴。”
“是。”家仆离去后,书房内的文官们便窃窃私语起来。
近几天,已有几位王爷频频向严首辅发送请帖,甚至也邀约了次辅及六部官员。
王爷们的意图明显,他们希望百官能够联名上书,恳请德高帝尽快出面主持朝政,不论是亲政还是立太孙或其他皇子为监国,宗人府均表示全力支持。
在那晨雾还未完全散尽的清晨,何安与众位次辅似乎达成默契,纷纷以病假为由,面对空龙椅,依旧坚持上朝。
吏部侍郎按捺不住心中的忧虑,小心翼翼地向首辅大人询问:“大人,我们是否应当尽早启奏,立新君主以稳社稷?”
何安沉吟片刻,环视四周,因书房内皆是他信赖的心腹,故言语间并无太多避讳,“谁说国朝无君?那位高居长生殿的陛下不就是吗?”
“然而陛下心机难测,如今一举一动都需如履薄冰,万一揣摩错了圣意,明日只怕内务司的大门便会敲响。”他冷冷一笑,话语中的讥讽意味浓厚。
此言一出,书房瞬间陷入一片寂静,这番言论已然触及了僭越和妄议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