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
曹操笑道:“若是董卓是好人,那天下诸侯岂不是皆是坏人?”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皆成了‘逼良为娼’的恶人不成?”
程昱接着道:
“主公,我以为天幕如此讲述董卓此贼成长之路,是在以董卓本人的视角来解读,所以言辞偏颇于一方些。”
【似乎是上天在给董卓铺路一般,何进集团与宦官集团集团内讧而两败俱伤,何进死于此次内斗,宦官集团则被一举消灭。
东汉因此陷入权力真空,为董卓掌权提供了便利。
在北邙山下,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
董卓终于在北邙山迎救了皇帝,然后还宫。
董卓见到了公卿百官的迎驾队伍,太尉崔烈在前引导,呵斥董卓回避,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随后,董卓进入迎驾队伍,先拜见刘辩,又伸手去从闵贡怀中抱陈留王刘协,一说刘协不肯,董卓只得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入城。
少帝刘辩害怕董卓的兵,见了就哭,群臣劝董卓退兵,董卓反问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最终一起入城。
此时的董卓“剑履上殿,入朝不趋”,高高在上公卿在他面前瑟瑟发抖,他不再是那个会被随意撤换,会身陷囹圄的中郎将了。
当时,大将军何进的部曲张辽、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都无所归属,只能听命于董卓。
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吕布等并州人的军队,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
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向袁绍提出诱杀董卓的计划,袁绍不敢,鲍信则弃官逃亡。朝廷罢免司空刘弘,派使者到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之前在接驾的过程中,董卓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
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萌生废刘辩、立刘协之意。
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自己的叔父太傅袁隗。
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
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自然是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
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绍因而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