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番外)刘寄奴最被称道的地方2

后人大可以说这是政治作秀,不是真心实意的。

可结果就是刘邦也好,刘秀也罢,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是负责了的,雍齿被封为什邡侯,朱鲔被封扶沟侯,本质上都是在用自己的道德、信用来创立社会共识,使众人能心悦诚服的认同他们即将创立的王朝和其法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国家,否则叛乱的发生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司马一族得到这样的下场纯属是祖宗作孽,咎由自取啊!”简雍冷笑道。

“曹家篡了汉室,但还算留有体面,司马氏这种行为,正如后人所讲,这是贻害千秋的行为!”诸葛亮对政治的敏感性而谈道。

“我汉室之所以拥有天下,正是祖宗立信于天下也。司马氏不懂,所以纵然被屠戮宗室,也没人为其伸冤,这不正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吗?”

刘备道。

【司马懿之所以洛水之誓让满朝文武宗室信任,主要是他当时作为四朝元老、大魏柱石,其人设犹如魏国诸葛亮一般,拥有较高的威望和声誉,他的誓言自然具有一定的信服力。

曹爽缺乏政治经验和军事才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惊慌失措。

而且他虽手上有皇帝,但司马懿占领皇城及险要位置,曹爽处于劣势,容易相信司马懿的誓言。

历史上从未有达官贵人敢违背誓言,司马懿开了个很坏的开头,就如白衣渡江一样让后人所不齿。

司马懿的洛水之誓,实际上标志着一个政治底线的破坏。

在古代中国,政治信用是维系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司马懿的洛水之誓本应是一个政治承诺的象征,但他的背叛不仅破坏了个人信誉,更严重地摧毁了政治契约的基本信任。

司马懿及其家族的行为不仅引发了道德和政治的混乱,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混乱的时期。

此次事件导致君臣之间的信任关系彻底破裂,给后世政治稳定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统治者对大臣的信任度降低,大臣对统治者的忠诚度也备受质疑。

强烈冲击了社会诚信价值观,使得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大幅下滑。

人们对誓言和承诺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诚信不再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洛水之誓的违背让人们对历史上誓言和承诺的看重程度明显降低,历史上誓言的信任度也随之大幅下降。

总的来说,洛水之誓这两次历史事件对后世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