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 新址动工

是陈永强,那位香港服装商会的副会长。

“林师傅,”

他笑着说,“我这次是专程来向你道歉的。上次是我太功利了,没有理解到手工艺的真正价值。”

原来,他回港后仔细思考了林淑梅的话,也走访了几家传统工艺工作室,终于明白了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其实我这次来,”

他说,“是想请教你们的培训经验。我们在香港也想开设一个传统手工艺培训班。”

林淑梅听了很高兴:“正好,我们也在完善培训体系。不如这样,等新的培训中心建好,请你们来参观交流?”

“那太好了,”

陈永强说,“对了,我认识几位从事传统工艺的老师傅,要不要请他们也来?这样可以互相学习。”

正聊着,苏教授打来电话,说学院已经准备好了合作协议,下周派人送来。

“林师傅,”

陈永强说,“看来你们要开始一个新的阶段了。”

“是啊,”

林淑梅说,“但不管怎么发展,有一点不会改变:咱们一定要把手工艺的精髓传承下去。”

初夏的阳光洒在“韵逸”新培训中心的工地上。

今天是开工仪式,林淑梅和全体员工都来了。

“林师傅,”县长亲自来参加仪式,“这个项目不仅是‘韵逸’的发展,更是我们县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林淑梅环顾四周,这块地比她想象的要大。

按照设计,除了教学区,还将建设展示馆、创新工作室和文化交流中心。

“林老师,”王小芳拿着图纸说,“您看这个创新工作室的位置,是不是该调整一下?最好能和教学区连在一起。”

正说着,张三婶跑过来:“快看,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了个老物件!”

大家围过去一看,是一块刻着字的石碑。

清理干净后,隐约可以看出上面写着“绸缎庄”三个字。

“这里原来是老字号啊!”

老李师傅感叹道,“看来这地方和手工艺有缘。”

县文物部门的专家很快赶来查看。

经过初步鉴定,这块石碑至少有八十年的历史。

“要不要把这块石碑保留下来?”

林淑梅问,“可以放在展示馆,见证这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