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记载中,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科举考试前六名,才有入阁拜相的资格。科举二甲,才有成为各部尚书的资格。科举三甲,宦海沉浮,最高不超过三品。

现在虽然还没有这个潜规则,但是,用脚指头都能想出来,殿试名次对仕途的影响。

而且,事实上,现在朝廷对进士们入仕后最初的官职,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后一千名,“赐同进士出身”,初入仕途,为流外四至六等小吏。

第四名到第一千名,赐“进士出身”,初入仕途为流外一至三等小吏。

前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这三个人,不必从吏做起,直接授官。榜眼和探花,官授九品,在翰林院任职。状元郎,官授八品,直接在中书省行走。

所以,虽然这两千人的进士的位置已经稳了,但是对于殿试还是非常看重的。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殿试,就是大明所有进士的起跑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