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两万举人中选拔出两千进士的考试过程,叫做“会试”。

大明第一场会试的过程,堪称波澜不惊。毕竟,洪武建国仅仅六年,朝政大体清明。虽然爆发了结党营私的大案,但官员们处理政务的能力是没什么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场人数空前的考试。

不过,会试得中,并不是整场科举的结束。

殿试才是。

进士又称天子门生,这两千人鱼跃龙门的最后一关,是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殿试并不会黜落进士资格,只是会给进士们划定名次。

所以,无论是“三科取士”还是“南北榜”,都仅仅是对会试的规定而已。到了殿试的时候,是全国各行省的进士们,进行统一的考试,统一进行排名,而且只考一道皇帝亲自出题的一道策论。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明殿试就不重要了。

因为,殿试的名次会不仅仅会影响进士们初次担任的官职,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日后的前途。

很简单的道理,朝廷各部门要人,到底是想要个前一百名的进士呢?还是一千大几百名的?

提拔官员,政绩差不多的情况下,提拔排名靠前的进士呢?还是提拔后面的?提拔排名靠前的进士,大家都能心服口服。提拔排名靠后的进士,就必须有过硬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