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最关键的。

“勿谓言之不预也!”

好一个“勿谓他言之不预也”!

当初,朱标对崔玉深来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轻飘飘的没有任何力度。

现在,有了崔玉深全家的性命为祭,有了安州城全城百夫长以上官员的性命为祭,有了军士的十中抽一的几千条性命为祭,有了其余军民百姓没收一切财产贬为奴隶的悲惨命运为祭!

谁还敢忽视这句“勿谓他言之不预也”?

谁还能认为,这句话轻飘飘的没有任何力度?

高丽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实在太深太深了。这里,面对国破家亡,从来不缺少毁家纾难、慷慨赴死忠烈之士。但与此同时,想着卖国求荣之人,也一直大有人在!

现在,这么多高丽文武官员在场,得知了这句“勿谓他言之不预也”。这让崔莹如何守平壤?

再考虑到恐怖的“襄阳砲”,崔莹能不有种深深的“被欺负”的感觉吗?

他已经完全失去了死守平壤的信心!

当然了,崔莹虽然喜欢“横槊赋诗”,喜欢受文人们的吹捧,有着种种缺点。但是,在中原和红巾军作战的战绩总不是假的,登陆济州岛屠光岛上的大元军民百姓也不是假的!指挥高丽军,歼灭了一万入侵的元军,也不是假的!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攻占辽东”,也不是假的!

崔莹老而弥坚,心智坚毅之极,指望他乖乖放弃平壤,却是不可能。

当即,崔莹强自抖擞精神,微微点头,道:“厉害!华夏真不愧是天朝上国啊,果然厉害!此国虽然沦落于胡虏之手百年,但还是在这百年的时光内,将襄阳砲发展到如此程度。我高丽国小民穷,故步自封,守城技术没有任何进步。安州之战,我军败得不冤啊。不过么……”

“不过怎样?”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崔莹冷笑道:“襄阳砲再厉害,笨大沉重的特点,是改不了的。此物充其量就是一件攻城利器,而无法用于野战。”

李成桂心中一动,道:“崔侍中的意思,咱们是和明军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