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佛前长明(上)

天之下 三弦 4879 字 3个月前

慈光塔不是禁地,但为免打扰先人清净,平日里除了洒扫与供奉僧人,无人进入。每年佛诞,时任方丈会与四院首座八堂住持一同前来参拜。

觉空见着觉生的骨灰坛,他知道里头是空的,因为觉生方丈生前曾说,死后骨灰当倾于后山,与僧众相伴。不只是他,历任方丈僧众不乏遗言死后或埋骨于树,或倾入江河之中的。

觉见点了卧香,双手合十恭敬祝祷,觉空也点了一炷卧香祝祷,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祝祷了什么。祝祷完毕,将香奉上,觉见拉了两块蒲团让觉空跟他面对面坐下。

“这里有十一个骨灰坛,是自昆仑共议以来,十一位方丈供奉之所。”觉见指了指周围,“首座请看,这里这么大,能放下多少个骨灰坛?”

塔顶有数十丈方圆,真要放历代方丈骨灰坛,能放上千个,觉空没去计算,只道:“很多。”

“少林灭亡之前,这里能放满吗?”觉见又问。

这问题几乎不用怀疑,即便一任住持十年,就算这慈光塔不垮,少林也不可能有万年传承。

“方丈在与本座打机锋吗?”觉空反问。

“自贫僧继任方丈后,政务繁忙,颇误修行,每思及此便觉汗流浃背,不胜惶恐。”觉见道,“一年多前,贫僧烦于政务,想起觉生师兄,趁夜来到慈光塔,当时贫僧也无他念,就想寻个清净地把这些年来的忧思劳烦抛在脑后,好好静思。”

“贫僧已六十有余,过不了几年就会是这塔上的第十二个坛子。”觉见继续说着,“贫僧想,以慈光塔的规模,即便万年之后也填不满。有生故有灭,存于世者,岂有不逝者焉?少林能有万年传承吗?”

“但假若慈光塔存世万年,那这塔上能没有一个俗僧方丈吗?”觉生自问自答,“不可能。莫说现今俗僧已占据四院八堂半壁,正俗之争斗到最后,无论谁消谁长,百年,千年,少林寺终归会有个俗僧当上方丈。少林终归要变,贫僧与少嵩之争后历任方丈所争的不过是一时,而非一世。”

“与其如此,不如废除非僧不可入堂这条陈规,这便是方丈这两年忽地大改作风的原因?”觉空道,“觉生方丈生前并非见不及此,但他依然没有决心改革。”

“一念即明,再无罣碍。但贫僧也不是如此果断,觉生方丈做不到的事,贫僧何德何能。”觉见双手合十,提起前方丈觉生,依然敬服。

“贫僧与首座在普贤院共事多年,颇多争执,但改革少林唯有首座与贫僧齐心合力方能做到。接下来的事,贫僧从未与人商议过。”觉见道,“事关少林千年基业,贫僧希望首座能看在历任方丈面上,帮助贫僧。”

“方丈请说,本座自有主张。”即便觉见动之以情,觉空仍是不露半点口风。

觉见道:“非僧不能入堂只是第一步,即便俗家弟子,十数年后仍免不了与僧争位,相互倾轧。但凡有分别,必有差别,允许俗家弟子入堂不过延缓争端罢了,因此贫僧打算,将所有俗家弟子逐出少林寺。”

正僧想逐出俗僧早就不是秘密,但觉空没想到觉见竟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还要自己帮忙?他没急着反驳,他素来寡言,等着觉见解释。

“少林寺只需要郑州这块地,此后郑州为少林寺辖地,辖地内只受僧人管辖,聘俗家人为幕僚。少林寺管不了四省之地,但还管得住郑州,郑州虽小,每年佛诞,礼佛参拜的香火钱也足够支持少林寺用度,若有不足,少林补助些则可。”

听话意,竟似要将少林与少林寺分开?

“郑州以外,复位典章制度,如何管理需要明确制度。少林以寺管理门派的规矩也可改了,今后少林是门派,少林寺便还他一个千年古剎的清净,传武、传经、传道,让修行人修行。少林寺就是九大家的佛都,而少林仍是九大家之一的门派,佛归佛,俗归俗,只需相互扶持,无须对抗。”

即便觉空沉稳老练,喜怒不形于色,眉头也不经挑起,沉如古井的心湖竟起了波澜。

“方丈的意思,是要将少林与少林寺彻底分开?”

觉见点头:“正是此意,此后少林寺僧人再不涉俗务,潜心礼佛,而少林便是保护少林寺的屏障。少林方丈只管着一县之地,庇佑天下僧人无忧无虑专心修行即可。”

俗归俗,佛归佛。觉见说得没错,即便让俗家弟子入堂,未来仍会与僧争位,党争仍不可避免,而他所提方案确实能一劳永逸,彻底解决正俗之争。此后修行人入寺修行,俗家弟子管理四省之地,同时保护少林寺,此事若成,觉见便是少林改革第一人。

觉空道:“觉观会愿意?”

“觉观首座已经老迈,该退位了,贫僧会与他好生商议。”觉见道,“但少林改制非同小可,需要俗家弟子之助,当中必有利益纠葛,人心纷乱。觉空首座,你之后的继承人能似你这般掌握俗僧吗?若首座不在,贫僧一人有心无力,往后正俗之间也难有如此信任。”

觉见双手伏地,行了个大礼:“贫僧希望首座助我一臂之力,彻底改革少林,令正俗同心,匡扶少林,扬我佛法。”顿了顿又道,“贫僧心意已决,只待首座相助。”

觉空盯视着觉见,两人多年不合,觉见对他从来不假辞色,从未低头,而今却愿意为改革少林而俯首。他沉吟良久,道:“若方丈是真心为少林计较,本座定当全力协助。”

觉见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贫僧所做一切俱为天下与少林着想。”

觉空也双手合十:“本座再无其他言语,仅遵方丈法旨。”

回到普贤院,觉空终于下令:“令觉珠领八千轻骑先往长沙驰援,余下一万两千僧兵徐徐进发。”

在这场少林千年未有的改革中,处境最尴尬的莫过于正念堂住持觉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