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掌门已答应借道。”觉闻说道,“但行舟掌门也明言武当不参与战事。”
馒头了证恭敬地呈上一本册子:“粮草已备足,骡、牛、马及器械等一应事物俱在帐上。”
锦毛狮觉寂则道:“豫地共召集僧兵两万,调用民夫六万七千人,药僧五百,俱照方丈指示整装待发。”他停顿一下,问道,“首座打算几时发兵?”
觉空静静听着,末了只道:“本座去见方丈。”
他离开普贤院,现今分辨正僧俗僧早已不是难事,绝大多数俗僧都开始蓄发,不过比起寺外许多俗僧还俗,少林寺内的俗僧节制许多,仍是穿着僧衣,虽然难免瞧着不伦不类。也有老成僧人,或许年纪大了,或许经文听得多了,起了敬畏之心,更或许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不敢造次,仍是顶着光头往来。
至于四院八堂的俗僧住持们,与觉空抬头不见低头见,觉空都没蓄发,其他人也不敢造次,这让觉闻松了好大一口气。他本一心向佛,奈何沦入俗僧之流,要是觉空等人也蓄发,自己顶着光头反倒成为异类。
觉见这两年接连几项举措在正僧间广受争议,在俗僧间却大获好评。先是广开妓院,之后允许俗僧家眷入寺探亲,八月时更废除非僧不可入堂的规矩,几乎所有俗僧都为之欣喜雀跃,许多尚未剃度的俗家弟子也感恩戴德。
虽然大部分正僧均对俗家弟子入堂这事观望迟疑,但也有不少正僧认为从此俗正分明,免去俗僧毁坏三宝的顾虑。当初觉观倡议俗僧改名便是要区分正俗,现在非僧不可入堂的规矩一废,俗家弟子和佛门弟子各走各路,也不用在乎正僧相轻。
一时间,觉见声望日隆,咸以为他是自少嵩之争后五十年间最好的方丈,更有人以为觉见或许是九大家分治天下以来,少林最有魄力与能力的领袖人物。
大雄宝殿梵唱不止,却有股静谧气息,檀香扑鼻。这气味觉空嗅了太多年,从初时的喜爱到后来的厌恶,至如今一日没闻着檀香,反倒不像过日子。他抬头望了眼高耸的佛像,如来依旧慈眉低垂,俯瞰众生。
他来到觉见方丈的书房外等候,服侍弟子早已通传,有人上前迎接:“首座请。”
觉见正在批阅公文,见他来到,起身相迎:“首座请坐。”
未等觉空发言,觉见便道:“贫僧听说僧兵粮秣俱已足备。丐帮有消息传来,徐帮主亲自率兵自江西入侵衡山,正往长沙进发。丐帮与点苍两头夹击,衡山势危,必须尽快驰援。”
“本座不赞成驰援衡山。”觉见的举措完全打乱了觉空的计划,他不得不再次进谏。
“这问题四院共议已商讨过几次。”觉见道,“昆仑共议是九大家基石,当日首座代表少林选出衡山作为盟主,少林自要支持他,若有不服也要在昆仑共议上裁决。不救衡山,李掌门被迫退位,昆仑共议威信荡然,九大家还能和平吗?”
觉空道:“衡山若无能力抵挡两大家合攻,李盟主这盟主终究要被掣肘,那不是少林的战场。”
觉见却道:“觉空首座若想阻止,也该早点阻止,如今兵马粮秣都已齐备,出兵只差一个指令,现在才说不出兵,不觉太迟了吗?”
“这两万兵马不该南下,而该北上东进。”觉空终于说出自己的筹划,“先夺回孤坟地,之后兵进嵩山,这才是少林该做的事。”
他本就打算趁南方大乱,夺回孤坟地与少林在山东的控制权,彻底将嵩山派铲除。
觉见讶异道:“首座既有此想法,四院共议时为何不提?”
“当时还不到时机。”觉空道,“现在华山与青城战火方炽,据传华山已越过巴中,兵势一开不可骤解,此时进取孤坟地正是时候。再以嵩山妄自尊大不服昆仑共议为由,罢黜苏家嵩山掌门之位,苏长宁定然不服,少林大可直取济南,华山困于青城,无能为力。”
觉见道:“孤坟地素有争议,援助衡山,李掌门必然承情,孤坟地可一议而定。至于嵩山,那本是少林辖地,苏长宁虽然不服,难有作为。首座,兵进嵩山是自家人打自家人。”
觉空道:“孤坟地若可一议而定,也不用延宕九十年了。少嵩之争后,嵩山便不受少林节制,这都是少林境内的大事。至于衡山,武当、唐门能坐视,少林也能。”
觉见叹了口气,起身走至觉空面前,道:“觉空首座,我知道五十余年前,令尊死于少嵩之争,你虽非正僧,也须知放下两字,方得解脱。”
觉空道:“方丈以为本座力主进取嵩山是为了私仇?”他摇了摇头,“穆家庄那把火是家师子秋放的,不是嵩山。”
“天下有规矩,九大家的规矩是立于昆仑共议之上的,维持昆仑共议的威信才是首要。要取孤坟地,重取嵩山,也要照着规矩来。”觉见道。
“从点苍派兵进犯衡山那一刻起,昆仑共议的规矩就已无用。”觉空道,“少林唯有图强,方能立足天下。”
“所以更要维持昆仑共议的威信。”觉见道,“怒王死后那三十余年的战火难道教训还不够?若点苍当真野心勃勃,少林也不惧他。”
“让点苍西结华山,东和嵩山,少林也无所谓?”觉空道,“衡山距少林千里之遥,还需借道,何如先除隐患,再发愤图强?”
“正俗之争让少林疲弱,贫僧已免去非僧不可入堂的规矩。”觉见语气忽地放缓,叹了一口气,“首座认为贫僧种种举措别有用心?”
觉空也不避讳:“这两年方丈判若两人,本座也不知缘由。”
觉见闭目沉思,随后起身道:“首座请随我来。”说罢便走,觉空紧跟在后。两人绕过后廊,走出大雄宝殿,这条路通往大雄宝殿后方的慈光塔。
前朝时,少林历经战祸,曾遭火焚,于三十年混战期间重建,又历经九十年才有如今规模。慈光塔是共议后路德方丈所建,塔高七层,下边五层供奉历代堂僧牌位,依功勋地位排列,越往上层,地位越高,第六层则供奉四院首座、八堂住持等人的骨灰舍利,前五层都只有牌位,骨灰俱安葬在后山,唯独最后两层供奉有骨灰坛。
觉见领着觉空拾级而上,来到顶楼。这里灯火通明,正中供奉着一尊纯金打造高约一尺半的如来法像,法像前置着历任方丈的骨灰坛。这九十年间,少林共更换过十一任方丈,这里便供奉着十一个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