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家说,怒王进京后派人拆了龙椅,抄了贪官污吏,不扰民,秋毫无犯,实则那支为百姓起义的义军在推翻前朝后摇身变成恶鬼,抓住前朝大臣施以酷刑,逼他们交出银两,据说“夹棍三千犹不足用,炮烙站笼皆以为常,哀嚎之声不绝于巷,民自栗栗妇幼惶惶”,更有不少掌门大将“夜宿达官居所,任取妻妾婢女”。
“上梁不正下梁歪,义军又以充军资为由劫掠富户,妇女当街遭淫,死者日有数百。”
众人听着谢孤白说起义军暴行愈演愈烈,不禁皱眉,沈玉倾手上一紧,是沈未辰抓着他手,掌心全是冷汗。
“青城……也在里头?”沈玉倾问。
谢孤白点点头。
“怒王不管吗?”李景风问,“我们到了汉中也没烧杀掳掠。”
朱门殇摇头:“怕是不好管。十几年辛苦终于得胜,便想着往后享福,又或许就是因为管了,怒王才会被害死。”
他这样说是相信了谢孤白的说词,朱门殇从不把人往坏里想,但也不把人想得太好,他知道困苦潦倒的人一旦得势,会多难把持住自己。
李景风默然,他想到的与朱门殇不同,却也殊途同归。在饶刀山寨,他见过饶刀把子分赃;在王猛那,他听说过包摘瓜的头头最难的不是杀敌,而是领赏,杀敌能齐心一致,分赏反而内讧;在东平镇,他见过饿坏的百姓会干出什么样的事。
谢孤白继续他的故事。
怒王大怒,痛斥随军各派掌门,他知道再不收拾乱象,必定祸及百姓,于是只待了七天便将京城留给信任的衡山掌门定闻师太打理,让她整肃乱象,随即率军前往红霞关,与他最初也是最后的对手——大将军尤长帛决战。
或许是在前往红霞关的路上,又或许更早之前,六大门派就秘谋杀害怒王,但这并不容易,怒王身负洗髓经,是当时屈指可数的顶尖高手,身边还有许多忠心侍卫。
但他们还是逮着机会,战场上,怒王与蛮王、尤长帛相遇,蛮王以誓火神卷对上怒王与尤长帛,最后蛮王与尤长帛身死,怒王重伤得胜,华山掌门李疏凉假意救援,趁机在乱军中刺杀怒王。这还不够,为彻底断绝怒王势力,他们留下与怒王渊源最深的昆仑派断后,更对昆仑派几次求援置若罔闻。
“昆仑掌门方城碧领着几十残军死战得脱,才终于见到接应的丐帮与峨眉,他拖着精疲力竭的身子上前质问,丐帮帮主拔刀将他头颅斩下,峨眉掌门下令放箭,曾在陇地峥嵘的昆仑派就这样灭了,只有极少数未参战的弟子活着。”谢孤白说道。
“怒王与昆仑派的关系如此深厚?六大派为何非要覆灭昆仑派?”沈玉倾问。
“怒王的妻子是他在昆仑派时的师姐。”谢孤白道,“养浩神功是昆仑的镇派武学,先人因此得而收藏。”
杀了怒王的李疏凉并没好下场,他借口将怒王尸体送回京城,其实是要杀怒王后人。定闻师太早已怀疑六大家,李疏凉并非死于殉葬,而是定闻师太见到怒王尸体后大怒,将之掌毙。李疏凉横死于京城,严家本是华山弟子,趁机崛起,铲除李疏凉后人,占据华山,李疏凉苦心绸缪,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明教、昆仑相继灭亡,崆峒成为陇地最大门派,虽然成为九大家之一,却被困边关;峨眉更是可笑,后代无能,反被唐门吞并;武当沉溺炼丹修丹;当初六大门派,丐帮虽然风生水起,筹划刺杀的帮主却在之后的大战中身亡,子孙全数覆灭,竟至断后,丐帮也成了别人的门派;只有点苍能在西南称霸。
定闻师太则在杀了李疏凉后,带着怒王尸体,通知藏身少林的怒王妻子与尚年幼的孩子躲避追杀。
“定闻师太为什么不揭穿六大派的阴谋?”李景风问。
“我想应该是没有证据。”沈玉倾替谢孤白回答,“而且衡山会因此被六大派围攻。”
他犹豫着该不该说出自己的猜测,或许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但作为青城掌门,他能揣度定闻师太的想法。
“或许定闻师太虽不乐见杀害怒王,却未必不乐见怒王之死。她没有狠得下谋害怒王的心,但也没打算把天下还给怒王后人,否则她大可拥立怒王后人。”沈玉倾还是决定说了,三弟太善良,不知人心险恶到什么程度,更不理解高位者的利益算计。
少林那群高僧大德不也隐没了怒王姓名?那时节还没有俗僧呢。即便佛祖也没有阻挡人们争权夺利的野心。
“怒王有一群忠心的属下,他们保卫怒王后人,但在六大门派面前太过弱小。”
怒王的妻子带着孩子躲入了丈夫找着的密洞,靠着手下接济。她想为丈夫报仇,但并不想与六大派争夺天下,她说:“先夫是为救天下而起,不是为夺天下而起,为先夫报仇雪恨未必要当皇帝。”
何况怒王之子尚且年幼,难以承担重任,这血脉不能断。
六大派找不着怒王之子,唯恐他卷土重来,于是各自谣传怒王姓名,也有人假借怒王名义举事。那是个兵荒马乱的时节,大多数地方只听说怒王名号,不知其姓名,纵然有知晓者,也因这许多的混淆视听逐渐埋没。
十年后,代表最后一股旧朝势力的大将军左亮弼身亡,前朝血脉彻底断根,江湖派门各自征战,峨眉覆灭,唐门、青城崛起,九大家逐渐成形。少林南面武当,可援而不可敌,于是向西与华山争斗;华山灭,崆峒危,于是两派结盟;武当北面少林,南面衡山丐帮,皆为强敌,于是挟长江之利威逼青城;青城求援于唐门,唐门不能不救;衡山夹于三大门派之间,东和丐帮,西抗点苍;点苍本欲图唐门青城,一则困于天险,二则虑衡山袭其后。九大家相互牵制,少林、衡山、武当、丐帮结成同盟,对抗崆峒点苍青城华山唐门,东四西五的局势逐渐成形,这场大乱的最后十几年便是东西对抗。
那是兵荒马乱战乱不止的三十余年,直到青城先祖顾琅琊提出昆仑共议,大战方稍平息。而这多打的三十余年仗,多死去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百姓与门派弟子,全是因为六大派为私欲共谋怒王之故。
“祖上并不是没有想过再起。”谢孤白说道,“怒王之子成年后,暗中召集义军对抗六大门派,只是徒劳无功。十几年间太多假冒者,任何人想持怒王旗帜,只会被六大派诬以假冒,齐心共灭,即便先人取得血誓书为证,也无法成事。”
“为了保存血脉,每代怒王后人都必须先生下子嗣才能起事。先人会将孩子安置在密洞中,直到成年方才放出。”
“所以……”沈玉倾问,“大哥是为了怒王的天下而来?”
“过了一百多年,怒王的后人早已没这想望了。”谢孤白摇头,“只是……”
“这天下本就是怒王的,即便怒王不想当皇帝,也该由他后人决定该将天下交给谁。”
难道这就是谢孤白辅佐沈玉倾的原因?沈未辰与朱门殇各自吃惊。他们本以为沈玉倾夺权,助衡山,抗点苍,只为求保住青城,然而谢孤白这句话似乎是要青城逐鹿天下?以青城的实力,应付衰弱的武当都不容易,何况还有少林崆峒点苍衡山丐帮这五个大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