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想到觉见竟有此魄力,或者说,虽有预兆,但没人想到向来厌恶俗僧的觉见竟会是一改少林千年传统的那个人,且事先未知会四院,说做就做,就像决议一件小事似的。即便当年俗僧易名之事都得几经波折,三番五次议论,最后还是因为觉如为救了净被革去正语堂住持之位方才罢休。
文殊院三位正僧一时愕然,然而,最厌恶正僧的窝里刀不开口,反倒是资历较浅的了证与了通大力反对。经过这些年磨练,当年的馒头也硬起来,了证力陈旧规不可废,而接任觉见执掌少林刑罚的正业堂住持了通用上拖延之计,说若是让俗家弟子入堂,僧俗不可同律,需另行制订对俗家弟子的刑罚云云,要求之后再议。
觉见方丈只问了觉空意见。
觉空没理由反对,觉见所做的正是他想做却没有权力去做,且几乎所有俗僧都希望的事。
身为俗僧领导必须为俗僧着想,这是他身为俗僧第一人的首要之事。
决议很快就通过,代表俗僧的觉空不反对,窝里刀也不反对,其余正僧即便说破口舌也无济于事,非僧不可入堂这条千年古规,就这么轻描淡写毫无征兆与反抗地在一场四院共议上改了。
然而事情不止于此。
觉见接着道:“既已决议,令行禁止。发布命令,若有堂僧想还俗,即令归还度牒,自由蓄发,戒律方面也不用另立刑罚,比照俗家弟子与百姓处理便是。”
这下连文殊院三僧都反对,拔舌菩萨抢先开口:“方丈,照这么改法,明日寺里得多千多个俗家弟子,膳堂的炊事僧连鸡都不会杀,您也得给他时间练练手不是?”
这已是他极尽努力不讥嘲方丈之下说出的话。
片叶不沾的觉明也道:“事急则变,千年古训一朝更易,必生慌乱。”
觉云首座也不住劝阻。
觉见道:“有难处可与觉空首座商议,他自会排解。”说着转头望向觉空,“首座以为如何?”
觉空缓缓闭上眼,过了会,睁开眼道:“本座自会处办。”
第一次,三十年来第一次,觉空觉得自己正被觉见牵着走。
他感到自己正渐渐失去对少林寺的主导权。
※
沈玉倾收到消息,华山大军包围巴中,只在外围挖壕沟,设置拒马,如此僵持数天,又发动民夫从汉中输粮,看来是打算久战。
巴中地势险峻,华山围困后,两边消息难以通达,能知道的事情也就这些,沈玉倾担忧华山绕过巴中进逼广安,那离青城也就只在方寸间。于是让米之微聚集金竹门与附近门派驻守南充与通州作为接应。
衡山传来的消息不多,似乎还在苦撑着。丐帮在长沙、建宁遭遇抵抗,至今僵持,李玄燹回到湖北确实稳住了军心。接下来衡山便会开始聚集周围门派反击,原先急攻的人马不足,还得增添更多人马进入湖南战场,无法兵临城下,诸葛然会渐渐失去急攻取得的优势。
四叔那边似乎还算顺利,只是不时来信,认为如此扰敌收效甚微。
诸葛然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他会有什么打算?
如果能击退华山,协防衡山便更有余裕,沈玉倾要的结果是点苍与丐帮退兵,承认昆仑共议选出的盟主。
他还必须往更深处想,谢孤白说蛮族入侵料是在二十年后,那之前九大家必须和平,终止内战才能对抗蛮族。如果以青城利益计,点苍、丐帮与衡山打得越久对青城越有利,与华山大战中也必须损失越少越好,青城最好能成为左右衡山点苍之战胜负的门派。
只要让华山退兵即可,而这取决于谢孤白此行能否说服武当让出汉水,只要取得汉水,扼断华山粮道,华山势必退兵。
当然巴中、广安必须守住,要不被逼到城下的就是青城了。
※
已经过了十天,华山并未发动进攻,彭天从皱眉,弄不清华山在搞什么,真打算这么耗着?
最让他忧心的是见着一波波接续而来的华山军队,已经接近两万人,这哪是什么借道青城,根本是打一开始就奔着巴县去的,合着华山就想打下青城?
彭天从不聪慧,但即便如他也看出维持九大家和平九十年的规矩正在崩坏。不止他一人察觉,巴中所有将领都很清楚,长时间的和平到突然的战乱,甚至不知会持续多久的大战,让每个人心底都不踏实。
最为焦虑的或许是城中百姓,死气沉沉,忧心忡忡,许多人偷偷挖地,把米粮藏在里头,即便柳馀春三申五令,说城里馀粮充足,埋米若受潮反而不能食用,大伙嘴里不说,还不偷藏着?还有人偷米,不多,也就是一个刚足放进袖子的小口袋。战时偷粮,李湘波直接按律问个死罪。
彭天从觉得他冤。
彭南鹰负责操练民兵,不止一次遇到百姓问他:“是不是打退华山,日子就跟以前一样啦?”
打退华山,日子不知道会不会如以前一样,但不击退华山,日子肯定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