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哗然下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119 字 9个月前

应天府尹衙门,新任的府丞是卢国霦,面对可怜兮兮的周家家仆,也打起了官腔。卢国霦刻板,可也会打官腔。无非就是东拉西扯,磨嘴皮子不做事不表态。

他也觉得周延儒与陈于泰这对姻亲,他的宜兴老乡做了见不得光的阴私事情。只是派出三衙警役维持各街治安,对于周家的事情视而不见。

朱弘昭还待在台城真武道宫休养,站在伏魔高塔上完全可以俯览全城。

今日如此精彩的一幕,完全是他一手造就,自然要好好欣赏。

从今天起,周延儒的名声就算是彻底在民间、官场完蛋了!

高倍数的望远镜固定在三脚架上,朱弘昭饶有兴趣看着各处士子的游行队伍,甚至有的从台城下经过,接二连三跳进玄武湖,泅渡去太平门外的三法司大堂申冤。

“啧啧啧,玉绳玉绳,绳子来了…”

朱弘昭兴致大好,下面闹事情只要在可控范围内,他权当看热闹。就是因为某些事情而生气,也是做做场面表达该有的态度。

否则事事都生气,他会被活活气死。

如张献忠、李鸿基闹的那件事情,他一点都不生气,就差拍手叫好。借着这件事狠狠一巴掌拍下去,军中少壮派彻底熄火。

他可以允许一些官员私下说一些过分的话,甚至某些官员有特殊的服饰爱好穿着违背礼制的衣裳,他也不在乎。

只要别太过玩弄权术依仗权势去剥削百姓,他什么都可以迁就一点点。

他只在乎手里有多少钱,宫里安定与否,军权稳不稳,百姓过的好不好,只抓大势走向。下面小动作没心情、没心力也没时间去管,不时指示法司定点清洗某地保持威慑力,给官员造成心理压力促使这帮混蛋不敢太放肆,基本就完事了。

身为当世老一辈两大泰斗之一的刘宗周,还能说是南方士林教父级别的刘宗周,直接被告状、请愿的士子烦得头大,应付了几人,就把巡抚衙门大门给关了。

请他弹劾周延儒?

开什么玩笑!

刘宗周打心底来说不认为这次取士方针有错,说的丧气、难听了只要是皇帝的主意那就不会有错。敢说皇帝有

错的人,都已经背着骂名死了。

他不怕死,可有些事情真的心虚,摇旗呐喊可以干,但绝对不能挑头!

乱糟糟的京城上下,而锦衣卫衙门里,气氛冰冷到了极点。

刺杀刘若宰的人在卫里不明不白的死了,使得杨衰压力大增。

死个其他人也就罢了,偏偏这个刺客是去给皇帝栽赃的,而且还是锦衣卫帮闲这类临时工身份!如今线索一断,皇帝那边也关心着,他怎么可能没有压力?

因为问题出在内部,还是高层!

大堂里,杨衰又要了一碗冰,倒了果酒饮着,目光看看刘侨这个南镇抚司的堂官掌印,又看看抓人回来,此时讨说法的千户史可法。

史可法要讨说法,他杨衰找谁讨说法去?

杨天石进来单膝跪地:“督公,东厂的刘掌事来了。”

刘廷元不等杨衰许可就大步进来,随行的十二名档头挂着红底黑面高领披风列在大堂两侧,刘廷元扬着下巴:“奉主子口谕。”

杨衰放下冰碗下榻,双膝跪地:“臣杨衰拜见上差。

刘侨、史可法、杨天石等人同时跪下,刘廷元大步走向木榻,转身,道:“朕听了这事,史可法做的好,有备而无患说的就是他。但贼子藏的深,此次露了尾巴,务必揪出来,别拿阿猫阿狗应付差事。钦此”

杨衰脑门磕在地面:“臣不敢。”

刘廷元揉揉脸,笑道:“老弟起来吧,这事咱在东厂也听了,失误的确大了些,大的说不过去。”

杨衰起身,问:“主子那里还有什么消息?”

摇头,刘廷元道:“让咱东厂配合梳理南北镇抚司,这也是一件好事。总抓外人的尾巴,让人心里不踏实。不抓抓家里吃里扒外的小贼,怎么能踏实?”

两人一同坐在木榻上,杨衰皱眉,难道锦衣卫要进行大清洗?又要落到东厂的手里?

这个想法产生就消退了,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