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会试三场结束,进入了冗杂的审卷工作。
因人口重新统计导致乡试录取名额暴增,导致参与会试的举子不再是往年一万多人,而是接近两万人。
可进士反而难考了,以前是三十中一,现在竞争难度整整翻了一倍。
因为阅卷工作量大增,导致放榜、殿试不得不延后。
三月二十五是殿试问答,通过了殿试才是进士,此前考中者是贡士、副榜贡士,自然也有殿试不合格的落榜贡士。
三月初十这日,经过二十四名考官班子综合评点,选出的前十名试卷送到台城。这次评点出来的第一是会元,为了别像上一科那样闹笑话,会元自然就是状元。
又因为参考会试的举子又太多,所以才改在十二日放榜。
此时的南京已经有些热了可以算是半只脚踏入夏初,朱弘昭在台城真武道宫纳凉。
正榜、副榜这两榜贡士选出七百人,每个人具体的资料都已在侍从司落户,审查一遍后在根据厂卫调查资料,侍从司选出五十人名单送到朱弘昭这里。
侍从司选出来的名单是他们认为可以补充到侍从司的人物,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没有什么决定意义。
鸡鸣寺被改造成真武道宫一部分,那座大伙在《新白娘子传奇》里见过的雷峰塔也成了真武道宫的建筑,改名叫做伏魔塔。
这座塔里,一袭粗布褂子,盘坐在窗前看着考官团队送呈的名单,排在第一的又是刘若宰,第二吴伟业,第三是陈于泰,这两个名字就让他皱眉。
刘若宰是谁就不用再说了,皇帝眼中的曾经情敌。
吴伟业今年才十九,籍贯太仓,擅长作诗,张溥的学生。
这是侍从司给的资料里记述的,他看到吴伟业这个名字就浮现了这最重要的几个信息。
考卷是糊名、誊抄后审的,考官认为可以中式又表现优异的会画‘〇’,最后比的就是谁的〇多。无法从字迹上认出参考者,可还有暗句这类东西在。
所以朱弘昭不怀疑这两个人考上来的过程,只是心中不满意。
至于第三名陈于泰,其父陈一敎是一省按察使司正使,嫡亲兄长和族兄都是地方四五品中级官员。宜兴大族豪门出身,卢象升、周延儒的老乡,还是周延儒这个主考官
的姻亲。
这个人的胆量、见识都不错,是侍从司唯一点名要的人。即便落榜未中式,侍从司也要这个人。
选上来的三个人都是士林名流,让朱弘昭非常的不满意。他已经再三暗示,这次要选拔寒门出身的进士来补充捉襟见肘的官员储备。
曹化淳跪在一旁磨墨,看到刘若宰的名字,又看看皇帝阴郁的表情。
心中衡量再三,提着笔轻轻翻开刘若宰的原卷,很好的字…不过被曹化淳提笔在某个字边上轻轻点了一下,一个小小的墨点缓缓干燥。
朱弘昭只是瞥了一眼,权当没看到。
曹化淳这么一搞,刘若宰又完了。
可吴伟业怎么解决?
见自家主子还愁眉不展,曹化淳也是侍从司里的内侍之一,自然知道自家主子看重陈于泰。
上一科拉了一个状元余煌进入侍从司,这回还准备拉一个状元进来。
“吴伟业…”
呢喃一声,朱弘昭缓缓摇头:“这是个什么名字?”
曹化淳抿嘴抬目:“主子,这名字得改。如今国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