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乡试隐患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84 字 9个月前

八月初九日,乡试第一科持续一整日;八月十二,乡试第二场;八月十五,第三场。

科举考试,与坐牢差不多。

关系到人生大事,作弊与反作弊,也是与时俱进的。

八月十四,李秀娘率先诞下一子,群臣心定;八月十六,李幼娘诞下一女。

就等满月后起名,百日前册封皇后位,以及在年前定下储君名分。

朱弘昭也是松了一口气,八月十六的夜,在奉先殿静养,将国朝有储君的事情宣告祖宗。实际上,走个形式就好,他纯粹是躲。

把玩着一枚乡试时考场军士没收上来的砚台,啧啧称奇。砚台上的花纹,粗看是花纹,细看则是一行行蝇头小字。

还有很多污秽的作弊手法,考场是一个个封闭的小房间,睡觉、吃饭、解手就在那巴掌大的地方上。

每名举子都要经过严格的搜身,馒头里塞纸团已经不流行了,搜身时是脱光了衣服那种搜身。

有的人衣服脱光了,依旧能把小抄带入考场,不是上

面的口…

看完各种离奇的作弊工具,朱弘昭也算满足一下好奇心。上一科是没时间,这一科时间很充足。

“考卷方面,如何了?”

司礼监掌印赵仪身子微微前倾:“回主子,寻摸着再有两个小时,下面人就能送到贡院去。”

这是宫里首次派人参与到南京乡试阅卷工作中,考卷收缴后糊名。在考官监督下,由宫里宦官负责誊抄副本,审卷审的是副本。免得考官根据字迹或卷面标记,认出某些人进而影响公平。

赵仪顿了顿,询问:“主子,温体仁那里询问奴婢,今年取哪一经为榜首?”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考卷有五经主题和自由选择的副题,考官分派负责主审某一经,前三甲是从五经各经魁首五人中综合选出。负责某一经的考官,点出本经魁首。这五名各经魁首,也是前五名所在,综合评定下来由主考官点出解元。

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省解元的含金量,比二甲进士稍高一点。

微微沉吟,朱弘昭道:“上一科是春秋为主,估计考生都朝春秋探究,这一科主《尚书》。”

本来想主《周易》的,但联想到纯阳党即将掌政,侧重易的学子也不少。他不在意考生侧重点,在意的是不能让人猜出来。

赵仪问完想问的事,躬身行礼起身,朱弘昭又说:“今年的乡试录取,按例增五成。以庆太子诞生、国朝中兴。”

“奴婢遵旨。”

考生录取名额不是死的,是根据本省人口比例来录取的。人口普查从一直不变的六千万变成两亿,考生还是那些考生,相对来说今年的举人本就是暴涨的一年,相对于上一科翻了三倍多,现在再加五成,足足比上一科多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