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杀星(下)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18 字 9个月前

夜,松藩卫城刮着大风,呼啸声不绝于耳。

城中库存,卫士提着的灯笼摇摆不定,张献忠裹着斗篷右手按着腰后悬挂的雁翎刀,板着脸神色严肃视察军粮、弹药储存。

参军司司长张平远随行,攻下松藩卫城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仅仅才得到一次补充,军粮储备最多撑到十一月。今年是闰年,过了一个冬月后,才是腊月。

所以,按着正常消耗支出,军粮只够两个月,还是勉强够。

这里不是内陆,有铁路和水运的话,一次性就能补足半年所需。松藩这种地方,运输一份军粮到前线,路上往返要消耗四份。

抓起一把米,光滑米粒从指尖滑落,触感圆润,张献忠细细感受着:“张兄,弟兄们不能坐以待毙。”

米粒滑落轻微摩擦声被风声盖过,张平远垂眉不语。

办法有,就是出去抢,在大规模降雪前,抢到足够的补给以及过冬衣装。

这与张平远的理念相违背,他是国子监杂科监生,国子监除了正统的学科外,还有杂科。他也是陕西人,天启初年弃笔从戎,算是不多的亲历过军人地位转变的文人之一。

打仗时军队常常断粮,他也经历过,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在他是参军司的司长,一切军事调动的策划总参谋,他点头用印后,张献忠才能执行发动。

“还有冬装,气候渐寒,本该在这次运抵的冬装,为了多运军粮也给省了。冬装问题不解决,弟兄们可能还没饿死,就会被冻死。都是一个个的好儿郎,不能死的如此憋屈。”

张献忠一拳砸在米袋上,深吸一口气侧身背对张平远:“咱不像岳老哥那么能说会道,也不奢求张兄一起背锅,只望张兄高抬贵手,给咱一个便宜行事的

机会。”

长叹一口气,张平远道:“容咱再思量思量,为了弟兄们的命,该做的还得做,责任不能由将军一人担负。只是兹事体大,不可不慎。”

深吸一口气,张献忠语气严肃:“两翼大军撤离,事情瞒不了几天。若无大军在侧掎角之势,我部势孤也,必使贼子猖獗;大军后撤,贼子必然叫嚣。到那时,我军困守孤城,群獠环伺,如何自处?休说城外,这城内也不安稳。”

张献忠想了半天,感觉半夜动手是最好的时机,毕竟活着的土民也是要消耗粮食的。越早动手,可以收拢来的粮食就越多。

乘着两翼大军还在,可以威慑周边部族的时候,以铁锤之势砸掉几个,一来收拢更多的物资,二来削减本部孤立后面对的敌人潜力。

张平远鼻息出气,引着张献忠出了粮库,走廊里脊背靠在廊柱上:“将军的意思是?”

寒风扑面,张献忠双臂环抱在胸前,斗篷在风中

飘扬,眉目无情:“岳部、李部后撤在即,半月以来两部将士疫疾严重,战力削减接近四成。本将的意思也简单,咱在这里做一票大的,吸引叛军;岳部、李部合军后撤,唬骗叛军,我部虚张声势,保证二部将士能平安归川。”

张平远侧头打量张献忠,没想到这家伙还能为抢掠提供出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做什么有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就好。

他点点头:“为友军做掩护是份内之责,原则上本司可以认同。不过,咱想知道,张将军面对妇孺下手,于心何忍?”

轮到张献忠沉默,良久才说:“在宫里时,听说老奴那边以《三国演义》做兵书。君父不以为然,因为演义中兵法属于兵阴阳,兵形势两派。而我大明此时以武毅戚公兵书为建军根基,是兵技巧。”

“任你千变万化,我以一拳破之,这就是兵技巧精义所在。然而,建奴为患辽东无人所能制,原因也在兵技巧,辽东武备方面,我军内部说不成,反倒是

建奴军法苛严,注重武备。在兵技巧方面,建奴并不逊色于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