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失控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32 字 9个月前

九月初三,松藩卫城,这是一座山城,也是松藩卫最繁华的地方,茶马易市最大的马市所在。

一顿炮击,就将叛乱反抗的土司联军打崩溃逃,让张献忠有一种一拳砸到空气上的窝囊感。

现在兵将分离,张献忠进入西川军团体系后,经过最初的磨合后,就带着一个战斗群出击,两个山地步军小营,一个小骑营,一个编制三十六门前装火炮的小车营,一个配属辎重营,总共战兵五个小营,仆从土司兵千余。

后装火炮有射速优势,但真论同口径的射程、精度,还是前装火炮更有优势一点。松藩这地方道路崎岖,炮弹运输困难,用前装火炮成了眼前最优化的选择。

一辆两匹滇马拉载的炮车上,张献忠骑在火炮上左右看着,光着松藩卫城里的街道都是坑坑洼洼,可以想象外面的山路是个什么情况。

身子颠簸,张献忠啐了一口:“老张,这地方打下来,咱不走了。”

参军司的司正张平远牵着马跟着,他一路急行军大腿磨破皮,现在看见马就害怕。也扭头四望着,八字胡抖着:“成,是该好好休整了。”

一口气撒出来三个近乎满编的野战营,后续又有两个营跟进驻防要道关键点,给前方运输补给。张献忠所部是顺着商道一路横冲直撞杀过来的,速度也最快,再往前走,有孤军深入的危险。

“不单是休整军士,眼前要适应这地方的鬼气候也是切身紧要的。”

张献忠脸色有不正常的红晕,脸颊两侧布满血丝,这种情况在川军中普遍存在,松藩海拔对于西北高原上的秦军、凉军来说不难适应。张献忠这样的秦军出身的人,也有高原反应,恶心、晕眩等等状况都经历过了。

对川军来说,这种反应更强烈,真的打不动了。

补给线拉长,初步计划目标就是松藩卫城,也被

他顺利拿下;现在要做的就是等两翼跟进维持住战线,逐步清剿辖区的同时进行道路维修,方便运输。

毕竟,即将临冬,到时候这地方与大本营的联系将是很困难的。冬季降临后,后方的补给可以忽略,他们只能靠自己。摊子铺的大了,压力就越大。

双手握着炮耳,张献忠呼吸绵长一摇一晃看着四周、远处绿的能把天染绿的山坡,山岭,对于他这个久旱的榆林人来说,这地方真是美的能掐出水来。

是个好地方,却偏偏让夷狄占着,白白糟践了这么好的风水宝地。

两瀛省驻军、广西、甘肃、川陕用兵,这种将府保持克制后的规模,依旧是很吓人的。尽管大明过去的二百多年里,不是打仗就是为了打仗做准备,看看大明的国史,几乎真没那种一整年都安稳无战事的时间段。

几乎,大仗代代人都在打,小仗也是年年都在打。

所以对于战争,边塞的人都已经适应了,谈恐惧

是没用的,只能去适应。没适应的人,也都差不多被淘汰了。

军人待遇的高涨,让边塞这些适应战争的子民,如久旱逢甘霖,雨后萌发的竹笋一样,他们对战争的渴望越发高涨,恨不得一直干仗。

只有一直打下去,他们觉得这样一直打下去,朝廷重军策略才会得以保持,他们的日子会更好过。很简单的动机,就是自己当兵,出去找人干仗,靠朝廷的待遇来发家致富,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至于战火中泯灭的那些东西,与他们没关系,他们只想过好日子,想出人头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