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点拨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86 字 9个月前

不了解这些去搞刑纪工作,是主次不分。

父子俩忙到天黑,卢国霦哈一口气,肚子饿了,看着卢象升问:“建斗,怎不去宫里理政?”

有些诧异,还以为一直打下手的是下面的人,没想到是卢象升。

卢象升正给一副书箱上锁,转身拱手:“回禀父亲大人,君父给了孩儿一日半做休息,以做家事。”

“糊涂。”

卢国霦瞪一眼,这里是中堂,两侧就是六房工作所在,他不点头都没下班,当着外人也不好训斥。

卢象升笑笑,他也不觉得侍从司的事情有多忙,基本上两个小时不到就能处理完公务,余下时间就是各自进修或探讨,工作压力不重。

政务最累的不是下决策,而是下决策前的衡量,不仅费心思还费时间。以前在户部时,本来就没钱,一些事情没法子应付,但还是要充作有钱的样子各种讨论,与各处协商,实在是繁琐。

从税收、物资储备、吏治上来说,现在已经能算是一个盛世。百姓的生活水准已经恢复到万历中后期,也就是十年前水准。

内部没有大的人祸,天灾也能应对有方,外战更不用

说,百姓家底逐渐殷实,各处教育投入、基建投入一笔接着一笔,人人都有一个盼头,这不是盛世是什么?

给三班六房下了班,父子俩来到后院。县衙门就是如此,前堂审案做公务交接,中堂是核心运转所在,后院通常就是县老爷的居所。

李氏穿着四品诰命服饰,压了卢国霦这个七品官一头,谁让是母凭子贵呢?

一条鱼,豆腐韭菜、凉拌黄瓜就这么三道茶,吃着米饭,一家三口子安静吃饭,李氏的陪嫁丫鬟收拾饭桌,父子俩来到书房。

这里还有一箱箱的书要摆放,书架都空着,卢象升拿着抹布擦拭书架,卢国霦在一旁饮茶。他这个当父亲的,到现在还迷迷糊糊,有些接受不了突然的身份变化。

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但有些话就该说明白,现在的一切是建立在卢象升的身上的,更是皇帝看重赐予的,他就怕卢象升犯错误。

本朝三年来,因为交错朋友倒下去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

他只担心自己儿子在这方面犯错,轻咳两声道:“建斗,周家的那个状元公,你如何看?”

在水盆洗着抹布,卢象升道:“是个热忱人,君父委

以大任总裁三朝实录,想来品行、能力也对得起状元公之称。”

一叹,卢国霦摇头:“你久未回乡,并不知周家门风。周家猝然发迹,休说子弟,就是家仆也是横行乡里。这位状元公,吾在明道书院时就瞻仰过其风采,是个张扬、性子偏执的人。与那复社的天如先生,没甚区别。门风、本性如此,其人居京十年又能有多大变化?不过善于隐忍罢了,依吾看,也不是个正经人。”

宜兴真正的豪门是陈家,当代一门三进士,父子同进士。陈于泰与周延儒是姻亲,不是陈于泰底气比不上周延儒这个状元公,而是陈于泰是晚辈,如此而已。

陈家的根基之深,卢家是很清楚的,对比陈家,周家只是小门小户突然中了头等奖的暴发户。

周延儒宜兴之行,卢国霦只觉得恶心,这人功利心思太重。

就怕儿子被周延儒外表欺骗,对外人哪怕是侄子卢象同,他也不会说的如此直白。可当面是他的儿子,他不得不把话说的难听些。

卢象升微微颔首:“孩儿晓得了。”

侍从司掌握大员动向,很多事情也是有脉络可循的。再说,他对交朋友这类事不感兴趣,与袁枢也仅仅是志同

道合相互欣赏,才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