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点拨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86 字 9个月前

七月初四一早,暴雨之后初现晴空。

连家都没回,当夜就在卢家借宿一晚的周延儒,天色启明就拉着卢国霦开始宣旨,根本不给卢家太多的准备时间。

这种因教子有方,为国育才有功的赠官普遍来说是很多的,但鲜有活着的时候赠官的,基本上都是死后追赠。

如此殊荣,卢家最起码也要将散居城外的一门亲族汇聚,大摆宴席将这荣耀昭显于乡间,以此光大门楣。

可问题是,周延儒给你时间,谁给他周延儒时间?他为了赶时间回京,连家都没回,十分迫切的想要赶紧把这事情做完。

于是卢国霦只能带着幼子卢象观与妻子李氏在简陋的香案前,接受朝廷的赠官。

按照周延儒的话来说国朝中兴以来,做事一向是雷厉风行,是不能拖沓的。卢国霦深以为然,也不在乎这次难得的机会。

此时的南京皇城,朱弘昭躺在床榻上,对着镜子修理眉毛。

李秀娘躺在一旁,薄薄丝被盖着,很是疲乏,为了努

力生出皇嫡子,两个人也算是拼命了。

昨天见了温体仁,温体仁的态度比钱谦益还要来的直接,直接拍着胸脯,就差说一个世家子弟、士林才子一个都不会放过的狠话。

这人的露骨、无下限,朱弘昭当年拉拢浙党的时候就体会过。反倒觉得这家伙会把事情做绝,他要打耳光不假,可也不能一掌下去全都拍死。

所以与钱谦益一样,给温体仁预期安排是副主考,反正主考官一个,副主考最少三个,能安排人的地方多了去。

整理仪容后,朱弘昭不想出去,缩回被子里紧紧拥着李秀娘,官员各处对后继官员的出身问题不敢不愿意面对,他也不想去面对,这想着都有些不可思议。

国家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解脱了僵化的包袱,正甩开腿狂奔着。表面形势一片大好,他正该垂拱而治,把握住总进度,待在宫里过没羞没臊的好日子才对。

大可不必这样,没事给自己找事。

可他不敢懈怠,不仅是怕懈怠后的种种连锁反应,更怕自己懈怠后松了这口气,再也聚不起这口气。这口锐气,不仅是他的,还有周围很多摩拳擦掌的臣子。

“大清早的,二郎又想干嘛?”

李秀娘实在疲乏,姿态慵懒,身躯酥酥,感觉骨头早已化了。着实没有一点力气,还以为皇帝又来了兴致。

“有些冷,暖暖。”

朱弘昭说着,闭着眼睛假寐,脑袋缩在被窝里,里面的空气绝对比外面的暖和。

“那就暖暖,雨后就是有些清寒,等阳光明媚后,这里听说会热得很。”

右臂探出,抱着朱弘昭脑袋,李秀娘迷迷糊糊继续打瞌睡。

一如既往的处理密折,前往武英殿批示侍从司的折子,侍从司这里要处理的,基本上是三司处理不了交过来,或三司没注意到的事情,属于拾遗补阙性质。

中午阳光晒的人脸皮疼,玄武湖。

另一个状元公文震孟告退,朱弘昭端着茶杯斜躺着,看着一湖明媚,笑容缓缓敛去。

文震孟的意思很简单,寒门士子靠不住,国朝能依靠的还是世受国恩的大族。

这位从举人考了三十年考中的状元公,想想就恐怖,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

连外甥姚希孟都在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文震孟这个屡试不第的大龄举人是受着怎样的内外压力咬牙考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