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皇长子出生,不少人都提议召辽王回京或就藩沈阳,他怎么可能犯傻将辽王的关在笼子里?辽王在外大权
在握,他才能安全。他们兄弟俩只能背靠背,下面人都是靠不住的。
又处理了一些小事情,朱弘昭就离开了武英殿,写好的诏书自有侍从司负责誊抄,送递宣达。
袁枢、卢象升、余煌与曹化淳一起,联合誊抄匣子里的诏书,卢象升有些失望,他的折子皇帝没做处置。今早不做处置,那就没机会了,估计此时相府那边的委任官职告身已经制好。
何止是制好,一宿没睡的周延儒在晨鼓响彻时,来到文渊阁以回乡心切为由催促,早早拿走了卢国霦的官职告身,以及卢象升母亲李氏的四品诰命,公服、常服,李氏的赐服都一并打包带走。
寻常中级官员服饰,朝廷只发公服,形制如同宋代的官服,是没有补子的。有补子的是常服,知县以下都是自己来准备。
寻常知县就一套常服,毕竟公服是朔日、望朔日上朝所穿的。但上元知县就是京官,自然要配上一套公服。
不像外地的七品官,轮到朔日要上朝,通常都是借穿府库里的公服。
现在的周延儒正躺在船舱里补觉,反正回宜兴老家又是水路。
侍从司这边忙完后除了值班的外,其他两班成员就散了去皇城藏书之地看书,或者誊抄留着做传家之用。
大明的书除了几次妖书案进行彻底毁灭后,没有禁书一说,最多就是反对刊行,不禁止私下誊抄。所以皇城历来积攒藏书中有不少的孤本,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东西。
文渊阁也在一早将该做的事情做完,现在理政没有太多的冗杂积务。万历后期积压的烂摊子也被大刀阔斧的砍完,让随同观摩的孙传庭有些不适应。
他坐镇南京时,光南直隶的事情就让他头大。他把事情抓的太详细,不像相府已建立一套理政原则机制,运转起来下面送上来的东西按着原则处理,处理不了的才会送上去处置。
出了文渊阁,孙传庭回家去换便装,雨势减小,时有时无依旧是一片黑云,可能积压着更大的降雨。
长江流域各处,塘军披着蓑衣骑马往来通报,江水已经上涨一尺,可见上游已下了一场大雨,现在要防范的就是更大的雨。
长江洪水下来,水淹到南京城墙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
今日的长江上,船队还在南北调运,将一船船的军士、物资、武备向南京城运输。
北城街道上,八丈宽也十分拥挤,两侧是市场,路中间是一队又一队的军士入城,在将府背旗虎贲郎的调度安排下,向着规划好的营区填充,填满一座又一座营地。
军队行军最大的困难就是运输物资,不仅仅是粮草那么简单。就连防马都会带,一根枪刺两根支架是一套,五套一包,两包一组用一匹马驮载,携带量是固定的,扎多大的营就带多少。
铁路运输的威力就在这里,解决了军队庞大物资转运困难。毕竟军队要去打仗,一切家当都要带齐,带的东西越齐整自身的漏洞就越少。只带一杆长枪和粮食去打仗的,这不是军队,是流寇。
葛麟穿着一套刚从南京武库领来的纸甲,这套纸甲造型非常好,两肩还有猛虎肩吞,腰间是一只铁铸的水牛大带,牛口大张瞪目,还有两只弯曲外突的牛角。和防护全身的棉甲比起来,这套纸甲下半身裙甲、前摆只到膝关节,利于河泽之地作战。
纸甲表面涂漆,黑色厚重,触感稍硬光滑,而又有斜十字交错的钉线,表面突出一块块竖立的菱形,仿佛鱼鳞一样,质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