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校友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16 字 9个月前

今日在奉先殿,周延儒寻卢象升套近乎,卢象升反应平淡,这让周延儒急了。有朝一日(小螃蟹威武)他的事情败露,能救他的人在侍从司,相府绝对不会有人给他说话。将府专业不对口,法司又是把他往死里搞的,能救命的稻草就在侍从司。

他眼中,几乎各处的眼中,相府的官员都变了,铁了心跟着皇帝走,实在是狠辣无情。

很久以前,卢象升中二甲进士时,周延儒接触过

卢象升,卢象升也是如此反应,周延儒堂堂状元公哪能受得了这种冷淡反应?现在形势比人强,放着卢象升这个同乡、宜兴明道书院的后来校友的大象腿不抱,和自寻死路没区别。

明道书院属于东林书院的分院,东林人崛起后,明道书院的山长就是东林人。这里出来的,自然就是东林嫡系。但也有不是东林身份的,如周延儒就不党,明面身份不是东林人。卢象升也不是,他考中举人前在宜兴默默无闻,还不入择人挑剔的东林视线。

东林书院在常州,早先时候无锡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在常州的龙城书院讲学,这是官学。在这里立下大旗汇聚人手,传播名声。当时常州府知府欧阳东凤就是东林倾向者,在龙城书院这个官学不好继续讲学后,欧阳东凤就凑钱在南宋东林书院原址上重修,成为东林人大本营、新据点。

常州地区人文荟萃,科举成绩显赫。为了进一步发展常州教育事业、培养文化英才,建立专门的书院,延请名师讲学,十分必要。

常州有条玉带河,按风水说,有关常州文昌文运。隆庆年间知府施观民以地方政要须“拔士之秀异者亲课之”,疏浚玉带河、建龙城书院。

疏浚玉带河,认为以后这里会人文日盛。建龙城书院,选诸生之秀者、大儒讲课。入选者,人人以为殊荣。

张居正主持内阁时变法,为防士林议政诽谤,尽毁天下书院。欧阳东凤继任常州知府时,不以为然。万历三十一年,常州复建龙城书院,让专咬张居正而起家顾宪成等人来讲学。次年,因为官学敏感,有专门学政官来管,故而在无锡复建东林书院。当时在欧阳东凤的保护和倡导下,龙城书院掌教钱一本,与顾宪成、高攀龙、顾允成,及宜兴明道书院玉池先生连成一体,常州府就是东林大本营。

先有龙城后有东林,这是公认的;明道书院就是东林书院有力的补充。

不管他们的提倡如何,这三处的教育能力十分强。最强的是龙城和东林,明道书院也不差多少。周延

儒是明道书院正经的科班生,卢象升也算是。

不过卢象升幼年是跟着祖父在外地学习的,少年时期回乡入明道书院时,周延儒已经是天下闻名,正火的烫手的状元公。

正因为明道书院出了个状元公,也间接促成卢象升返乡进入明道书院求学。当时的卢家还没到城里,卢象升要走七十里山路才能抵达城中书院。

不要以为现在的江南山地好走,虎豹之类的东西可不少。

正是这样的环境,卢象升练下了一身好武艺。

前后因果关系就是如此,周延儒就要借同校校友关系与卢象升拉上关系。话题,就是明日去宜兴公干,问问卢象升有没有要给家里人捎信之类的事情。

他相信卢象升不傻,应该能理解他的心意。

他对自己的官声还是满意的,不认为卢象升会疏远他,防备他。两个是老乡,又是校友,没道理成不了朋友。成了朋友,自然朋友有难就该两肋插刀…

没错,周延儒现在的名声的确非常好,在翰林院

清养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又主持三朝实录修编工作,自然是心向当今的。

卢象升自然尊敬周延儒,亲自出门迎接,一口一个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