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南京三两事(中)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26 字 9个月前

相府会议结束,秦淮整顿一事自然要做的,做到什么地步还需要皇帝那里点头。

右相钟羽正返回南京皇城北,太平门外,覆舟山下,玄武湖东南角落的南京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历来衙门都是安置在一起的,方便政务交接。

六月二十九这日的中午,南京一片阴云,空气湿热。

三法司较北的大理寺,有十里长堤通向玄武湖湖心岛,这里有皇册库,属于禁地。其中放着的是鱼鳞图册,国朝最高的机密之一,即天下版图、地图、人口各种产出的汇总。

北京的鱼鳞图册放在崇智宫,也誊抄了一份用最好的纸张为材料,放在天启的陵墓里。

午休时间,右相钟羽正在玄武湖设宴,叶向高与史继偕赶到这里,带着行人司属僚前往皇册库校对鱼鳞图册。

南京的鱼鳞图册已经更新过,但不知道具体做的怎么样。皇帝最大的消遣就是看鱼鳞册、永乐大典和报刊,这里的鱼鳞册若出问题,会惹皇帝不高兴。

朱弘昭的脾气,相府这帮老头子接触的久了也清楚,还是小孩子脾气,算不上多苛严。起码对他们而言,皇帝的脾气就跟小孩一样,并不复杂。

该做的做好,也不会故意刁难你。

鱼鳞册实在是重要,是皇帝直接了解各地的第一手资料,若数据对不上,引发的问题可不小。

十里长堤上,波光粼粼。

叶向高拄着拐杖,回到南方都觉得身体滋润起来,北方实在是太干燥,岁数大了真有些扛不住。

南京这边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凡是能提出来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各方都有意回避,不愿提及的问题。都不去面对的问题,怎么解决?所以这种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行人司的行人们去皇册库检查,这种事情叶向高两人也做不来,没那个精力。

一处面南堤岸旁,叶向高有些乏了,在堤边落座,看着树上蚂蚁,轻轻一叹:“蝼蚁碌碌,不知吃喝之外事。我等操劳这等心思,谁能记得?”

他累了,他对国相这个位置舍不得,可坐在这个位置上已经感到了厌烦。没有人会厌倦权力、名望,叶向高也难免。可现在,他是真累了,感觉力不从心。

对待江南问题,对复社采取柔和手段开始,从新君登基以来,憋在肺腑内的那口锐意杀气就散了。看着江南人得了好处还不知足,他真的累。

史继偕精神奕奕,也坐在台阶上,握着拐杖打着水花,眯眼看着云层中的惨白圆日轮廓,又看着湖对面金陵八景之一的北湖烟柳,北湖烟柳后面就是台城,有鸡笼山、北极阁、司天台与另外二景。

史继偕长舒一口气,呵呵笑着:“此一时,彼一时。”

叶向高听不明白,还以为史继偕拐弯在安慰他,史继偕是个厚道人,起码叶向高是这么认为的。经历

了诸党之争,还卷在核心风暴之中,史继偕这个次相安安分分辅佐他,真的让叶向高感动。

看了一眼叶向高,史继偕一脸的得意,指着背后说:“当年在南京,年少轻狂。与人夜闯玄武湖,潜水到这十里长堤上,等待旭日东升时观这北湖烟柳之景。后大起大落历经三遭,也看过这烟柳美景。但,最初之时,与今日感观,格外不同。与历次相较,又有大同。”

叶向高听了点头,明白史继偕的意思,第一次是偷偷摸摸来看,能自由自在的观赏,现在也是坦然欣赏,不像过往都是因为公干与其他官员一起来看。

史继偕是个怪异脾性,与不投机的官员一起赏景,对他而言无异于一种折磨。这就是此时的好处,坐的高自然有坐的高的好处,前提就是费心收拾该收拾的问题。

叶向高扭头,看向一名中枢舍人,这是他的专职舍人之一。这名舍人将捧着的木盒递来,叶向高找到飞骑急递而来的折子,递给史继偕。

中书舍人本来就是中书省的编制,但废除丞相后,中书舍人与行人司一起归入内阁。行人司有司正,中书舍人没有这类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