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南京三两事(上)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04 字 9个月前

在皇帝于孝陵祭祖的时候,兰州的剿灭战爆发。

如预料的那样,张献忠作为先锋,所部五百野战军端着火铳组成方阵压过去,远能射,中程又有手雷,近了还有铳刺防御。

攻破一座简陋营垒,警役岳文魁所部无甲手持苗刀紧随其后,苗刀太长了,都是军士两人面对面站立,相互拔刀。

双手挥舞五尺、七尺长的苗刀,如刀墙前进,佐以铳兵,首阵告捷。

梅之焕所部抵达前,扎虎部按期反正,狠狠捅了各小部落一刀子,直接捅断腰窝子。

两军交战,小股兵力反戈都是极为损耗士气的,更别说最大的那部分反戈,基本上是一场屠杀。

张献忠尺长胡须泛黄,混战时带着二十余名选锋士不断突击,连斩三酋,他本人又高瘦,奔袭如风,此战之后军中以黄虎为绰号称呼他。

岳文魁所部是张献忠所部的肉盾,却放弃甲盾以攻对攻,让军中攻守合一的配备理念受到冲击。以攻代守,苗刀取代长枪与铳兵合编是一种新理念,引发梅之焕与陕西

都司兴趣,开始讨论可行性。

现在的火器,相对于三年前有质的变化,军中去铠甲的想法越来越强。

之前搞铠甲是因为面对建奴重甲部队缺乏肉搏勇气,不得已推出重甲部队来抗线。此时火器更强,单纯的火铳战线就能平推,佐以炮兵压阵,车兵迂回抄击,都觉得没必要维持重甲部队。

毕竟铠甲的制造、保养都是很花钱的。

北端兰州战事了结的同时,甘肃总兵驻扎在西宁的贺虎臣部向东,四川赴秦部队两个营从阶州武都向西,总共三个营的兵力开始向岷州卫两河口寨迂回。

后方抽调的部队跟进,与朵干土司联军的战事也快落幕了。

而叶尔羌汗国汗庭的援军抵达吐鲁番,也在讨论着夺取嘉峪关,就食甘肃的计划。

凤阳府孝陵,朱弘昭祭祖完成后,检阅孝陵卫。

相对于各处荒败的卫所制度,孝陵卫建制保持的很好,毕竟谁也不敢对孝陵卫的军田动手。对于孝陵卫的困难,凤阳府也不能干看着。所以,孝陵卫是天下卫所制,保持的最好的一个卫所。

昌平帝陵那里有守陵净军,山东也有安陵卫两支野战

编制。孝陵卫也正式纳入野战军编制,出丁员组成孝陵营,作为地方戍守机动兵力。

抵达南京的相府成员于南京文渊阁办公,在南通州审案期间,江南各地就吹鼓南巡之伟大,想请朝廷开恩科,举行乡试。

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

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再有一日就是七月初一,一个月时间能完成乡试准备工作?

可以,完全可以。

这事情要怪皇帝,好端端的将上半年的闰月改成冬月,导致今年的只能过个九月十五中秋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