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金矿问题很大,山东矿产产业的巨无霸于家被镇压后,于家所有的金矿也没有顺顺利利完成交接。
大面积的矿洞被于家威胁炸塌,负责镇压于家的是山东巡抚徐从治,是个硬脾气,不顾于家世代姻亲戚家的求情,更不受于家的威胁,断然处置。
朝廷得到的只是一堆矿洞炸塌的金矿,不要以为矿洞炸塌一点点,再次挖通会很容易。因为被炸过,里头的废墟好清理,难的是稳固矿道。
这是恢复生产困难的客观原因,造成此时金矿开采的原因还是人为因素。
金矿这么宝贝的,于家能掌控?背后有人,虽然山东清洗两次,可孔府还在。而且,鲁藩宗室、衡藩宗室也被厚利勾动,搅了进来。
各处金矿的产权归属有了问题,金矿的范围也有了分割问题,大军镇压下,依旧有械斗发生,严重影响金矿恢复。
又涉及到宗室问题,山东方面也不敢过于独断,就拖着,准备慢慢磨。
朱弘昭听了,饮一口茶水沉吟,问:“山东金矿最大
的结症,在谁?”
回答这个问题得罪人,崔呈秀如实道:“还在宗室。”
果然,被人当枪了,朱弘昭眨着眼睛继续衡量,缓缓道:“都穷怕了,看见金子迷花了眼。让徐从治无需顾虑什么,该办的办。”
顿了顿,朱弘昭眉头皱着:“金矿恢复生产刻不容缓,别在成本、收益上出漏子。瀛洲,那么大的金矿产出。若山东,在眼皮下金矿有问题,瀛洲方面的人会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个事情要早早预防,早打板子都不疼,否则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会出人命。”
崔呈秀干咽一口,点头应下:“是,臣会亲自抓山东金矿的事情。”
朝廷历来也有金矿,朝廷的矿场范围内干活最多的还是私活;金银产出本来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上下其手的机会太大了。
尽管,皇室接收晋商底子,肆无忌惮干着与民争利的事情,惹得各处商团哭爹喊娘,已经不缺钱了。可谁也架不住,皇帝喜欢钱的本能。
谁敢抢他的,本该属于他的钱,就是寻死。
有钱的才是大爷,无数人围着朝廷转,围着他转,图
的不就是钱?根源上、渠道上自己握住,那很多事情都就很简单了。
战时,粮食就是人心;平时,钱就是人心。物资这类东西,朱弘昭从来都不会嫌多。
随后,崔呈秀又汇报瀛洲铁矿的事情。
江南、东南需要大量廉价、只管口粮不用管死活的劳动力,瀛洲也缺。打日本,实际动力就是抢粮食,抢金银矿藏。随后贸易竞争力独有的好处,还是后来涌出的,不在战争动力之中,但已经让各处看到了战争的红利影响范围之大。
这场成功的战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继贸易独有后,其次就是瀛洲的铁,出乎朝廷的预料,更让工部气结。
大明的铁,绝大多数都是高硫高磷的铁矿,冶炼困难,需要很高的技术与繁复的程序,高成本下才能获得可堪使用的钢铁。
而瀛洲的铁,实在是太好了,没有太多冶炼难度。
这也是中国多札甲的原因,铁质铠甲一般就三大类,札甲、锁子甲和板甲。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后,因为没有大量高韧性好钢的原因,铠甲以札甲为主。不像日本,战国时期连普通农夫动员组成的枪足轻都有铁皮卷成的板甲。
以甲片编织而成的铠甲,就是札甲,鱼鳞甲自然也是札甲大类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