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议案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00 字 9个月前

自古以来的命案,一律都要由皇帝做最终裁决。每一条人命,说的难听了都是皇帝的财产,皇帝不允许没有朱批,下面人哪个敢动死刑?顶多整死在狱中,吃点责任。光明正大的杀,谁都不敢。

现在御史台三法司这个最高司法机构的问题在于,怎么判?

这件江口械斗致死案件,搞不好就是席卷江南的江南逆案,大案。

原内阁时期,文渊阁有中书舍人和行人司及行走翰林为充作骨干,叶向高是广东人,也没咨询这些人关于两广人员、军力布置,就说:“阴军屡屡造逆,皆犯在广西。与广东无甚牵连,也无打到广东之前例,广西自能平定。当先责令广东莫要风声鹤唳,不可虚耗钱财以治军,更不可有碍民生发展。两广所请闽军入粤一事,可先做准备。若广西难剿犯逆阴军,再调就近闽军也是情理之中。”

内地平叛涉及地方政务,将府打外战独断专行,打境内平叛的仗,要在将府通气,免得地方上军民冲突,也需要地方上配合。

秦良玉点头:“可行,病患终究不在广西,相国之言稳妥。”

叶向高见初步没问题就继续说:“广西巡抚王尊德,速晓兵事,知权谋机变。广西平叛一事,责令王尊德全权处理,其所请有司不得拖延。抚平阴军,不难。大将军可有补充?”

王德尊是贵州前卫军户出身,万历三十二年进士。而

总理两瀛省设府县一事的徐卿伯,当今圣上的肱骨之臣徐卿伯也是贵州前卫世袭千户出身,与王德尊有过授业、同学之情。

徐卿伯是十七岁的进士,若晚中几届,投到老乡邻居王德尊那里当个学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见叶向高想揭过广东非正常动员一事,秦良玉有些为难,道:“相国,广西之事我将府并不在意,在意的是广东非正常动员。君父的意思是,广西当恩威并重,抚其心中不平。改土归流乃是千秋大事,不可因一时急于平叛而妄造杀孽,使民怀恨,遗患改土归流之大政。然,广东之行径,不可不惩戒。将府的意思是调六韬军团入粤,彰显军威。”

这是打叶向高的脸,虽然是朝着广东去的,可广东的父老不给叶向高面子,相府调兵过去说得好是展现军威,说的不好就是镇压蠢蠢欲动的叛乱,叶向高的脸怎么能好?

一旁次相史继偕随着车厢微晃摇头晃脑打瞌睡,右相钟羽正和这些事情没关系,也犯了老年病,发困似乎没听到。

家乡人的行为,叶向高也恼怒,可他有什么办法?这种背叛,他经历的够多了。

端着茶碗饮一口,看着窗外变换的葱郁,道:“此事,可否容老朽拜见万岁,再做商量。”

“既然国相为难,可延期至南京。南京阅军后,六韬军团才会南调,去两广一趟后还要调归中枢。毕竟国相也知道,六韬军团乃是太子亲军,皇帝要亲自操练。”

叶向高露出笑容,微微点头道:“给大将军添麻烦了。”

“无碍,共为国事,将府也不愿在境内打仗。按何冲的话来说,束手束脚,憋屈的很。”

钟羽正这时候耳朵不背了,将手中议案推给叶向高:“这事麻烦,叶公掌掌眼。”

给江口闹剧定案,现在审都没审,怎么定案?议案中是审案方案,御史台三法司派右副都御史、刑部尚书、南京大理寺少卿火速赶赴南通州,并请魏国公旁听陪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