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八,陕西,临洮府府治狄道。
杨肇基派亲卫将密训领着松藩土司代表永邵卜去粮库核查,表示陕西有足够的救灾、军用粮食外,还能救济松藩各部。而且,为了救济各土司,动员的灾民丁壮已经开始往边城运输。
只要你们表现出征西大将军想要的乖顺,粮食就能给你们。
密训领着永邵卜视察,讲述着种种不算苛刻的要求。
松藩、青海一带大面积受灾,永邵卜是从西域战败,带着蒙古部落流窜到青海一带,又跑到松藩的。
杨肇基根本没有救济这些人的多余粮食,他要先稳住永邵卜。做好防备工作后,粮食给不给,怎么给,主动权就握在手里了。
说真的,他不想给这些土司粮食。甘肃设省在即,甘肃镇的土司及陇山以西的土司不反对,反对的倒是这些游离在陕西、甘肃版图外的土司、部落。
四川的粮食已经起运,走嘉陵江北上,经渭水向西。杨肇基有底气打仗,基层动员体系完备,只有有粮食,他就敢打。而现在,最近的一批握在梅之焕手里。
粮食赈济从来没有白给的说法,这能动员出最少十万的青壮协助运粮。这些青壮留在本地吃救济,与为军队出力气吃救济,消耗是一样的。
他是征西大将军,有征西大将军印,有权做动员,此时受灾青壮已经动员起来协助运粮,运粮的路线与救济松藩、青海诸部的路线是一样的。
只要粮食沿途补充到位,杨肇基就会发兵青海,裹胁诸部领朝廷救济的同时,出丁出马,一起出关打吐鲁番。
何况北京受灾,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一场大胜鼓舞军民士气。
“大将军,皇帝陛下反对出兵。本官,恕难从命。”
新来的河南总督梅之焕反对,他已做好河南方面运粮准备,就来西北找杨肇基做救灾粮食落实工作。
然而陕西总督蔡复一病重,陕西赈灾担子也一并压在梅之焕的肩上,来找杨肇基有拜码头的意思。
在西北军中,梅家影响力很大,不下于西北将门。西北军士,谁不知梅司马梅国桢?现在梅之焕以兵部侍郎衔总督河南,又兼管陕西救灾事宜,也是一位梅司马。
杨肇基有权动员军队作战,前提就是粮食,粮食此时就握在梅之焕手中。梅之焕运来的粮食,梅之焕有权于陕西分发,可以越过他杨肇基。
没有梅之焕的支持,杨肇基初期动员可能会夭折。除非四川的粮食能极快运抵,否则存粮运输到前线,后方百姓将断顿,活活饿死。
皇帝不会管你打仗时杀了多少敌人妇孺,但你因为打仗饿死了本该能活下去的百姓,皇帝绝对会找你算账!
杨肇基清楚这一点,梅之焕更清楚。若他支持杨肇基,杨肇基继续往前线运粮,大后方的粮食运输途中出现意外,山一样的问责压下来,杨肇基顶多赋闲一阵,而他梅家这个千年望族,将很难跟上朝廷的步伐。
主位上,杨肇基端着茶碗拨弄着:“梅司马,国朝不幸,国人惶恐而狂躁。此时,君父那里需要一场大胜稳定人心,国人也需要一场大胜鼓励信心。一块流星陨石,已将国人脊梁压弯。现在,唯有大胜方可激励士民。让国人安心,让国人知晓,我大明依旧是强盛的。”
梅之焕的表现和能力,杨肇基是看在眼里的,主仆二骑飞骑离京,于河南基本上是马不停蹄,在河南待了两日就将地方上东西走了一圈,该收拾的警告的都拾掇一遍,又匆匆向西,事情办的很漂亮。
以至于精通骑术的梅之焕此时坐在那里,两腿还在打摆子,疼。
从离京到现在十三日的时间,梅之焕已瘦了一圈,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