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天灾,大雪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79 字 9个月前

五月二十五,陕西延安府府治肤施,宝塔。

巡视各地的陕西总督,挂兵部尚书衔,兼领御史台下属都察院右都御史,文散阶从一品光禄大夫,勋从一品柱国,加官少师,少保的蔡复一巡视于此。

今年这位才四十九岁,如此重的加官,及圣眷之重,让陕西积年军政官员、士绅都想起了一个人。万历三十五年的陕西总督徐三畏,这人是五十岁接掌陕西总督,掌控四镇二十万秦军。当时的陕西三镇及甘肃镇,那才叫兵强马壮,辽镇根本没法比。

但是次年,徐三畏就因为河套开市政策,很不幸的英年早逝。徐三畏的死,给万历的打击太大了。

辽镇执行的是以夷制夷,李成梁培养老奴这个代理人,收拾不安分的女真各部、边夷、犯边蒙古或朝鲜人。老奴反叛后,辽镇才飞速膨胀起来。

当时西北军队,是国朝最能打的军团。还有西南军队,一直握在刘綎父子手中,十分之强,没人敢闹事情。后来,都添油折在了辽东,能打的宿将,成建制的精锐全没了。

按照原有历史路线,这位蔡复一会在两年前病死在西

南前线,军队没有补给,粮饷不足;然而对方叛军却总能买到粮食,蔡复一拖病征战,郁郁而亡。

蔡复一的病死,与粮草不足有着直接关系,与西南气候没关系。这位身为主帅,军队没饭吃,自己也不吃,为稳住军队,活活将自己拖死。

大明不是没有肯为国效力忧心的能臣,而是他们的阻力太大,锐气刚猛的都被自己人坑死;稍稍脑子活络一点的,装傻充愣混日子。

延安宝塔,及府治肤施县的名字来源,与佛教有关,毕竟塔这种东西,一向是佛门独有的建筑文化,多埋葬高僧。

这座宝塔里,是一位女菩萨,黄金锁骨菩萨。

“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忽有胡僧自西来,见墓遂趺坐,具敬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曰,此一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邪?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

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

这就是延安宝塔的来源,肤施这个县名,布施自己的身体发肤,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则传说细细分析,可以看作是佛门一次自我宣传,在尸骸上动手脚,不是什么高难度事情。之所以众人能信服,接受这种说法,与佛教体系也有关系。

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大乘佛法讲究渡人,小乘佛法渡自己。

闻香教起初就是以大乘佛法分支名目活动,以渡人为主。若是披着的是小乘佛法的皮,还招摇过市,各地的寺庙,朝廷的道录司、僧录司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闻香教的创立者王森本姓石,只是皮匠,为了发展教众减轻压力,冒王姓,诈称是万历王皇后的族人,扯着虎皮做事情。后来拿着教众的钱,日子铺张成为官员眼里的肥羊,入狱两次,最后病死狱中。

道家就讲究修自己,后世某人搞气功,起初发展为了得到机会,意思就是关起门自己练自己的气,安安分分做顺民,没有干涉世俗的心思。队伍庞大后,结果也都知道。

佛教造反,几次下来杀的老老实实,成了爱好和平的宗教。

道教就老实?黄巾军就是前例,也因道家主张无为,先天就是爱好和平的宗教。说是宗教总觉得不准确,应该是一种思想哲学,对信徒发展事业不感兴趣,也不如佛门擅长搞这个,就一心搞自己的修行。

世界三大教,没有道教,不是我们的耻辱,而是一种荣耀。信仰宗教,是内心孱弱的表现,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被‘神’征服过,精神上有着自由。所以,面对各路神仙菩萨,国人依旧是自由的,觉得你有用,就拜拜;若觉得你不行,就换下一个。

袁可立创立纯阳党,是道门的一次复兴。为的是对抗佛门,在京城,朱弘昭很不习惯,南北两城道观只有一座南城玉虚观,北城道宫三座,其他有名号的佛寺不下二十余家,这让他很不舒服。

这座延安宝塔,蔡复一有拆掉的心思,故来巡视。

高塔这种东西,真的是想拆就拆,因为太高了,具有军事意义。打仗时,不想给对方留下一座观望城中虚实的制高点,守军通常会将城郊的宝塔给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