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二,李邦华死活等不到许显纯登门,不登门也就算了,若有其他人选你派人通知一声又不难,对吧?
不通知说明还没有备选,不上门是什么意思?
南巡将近,在出发前就要制定好成员和资料,李邦华想打个翻身仗,这两天没少往鸿胪寺跑,在四夷馆挑选各种翻译,誊抄资料等等费了多大心血?
许显纯何等人物?自己种种表现,难道许显纯不清楚?
故而,他断定许显纯在等他自己送上门,让自己去求他。开了这个头,竖立主从关系后,去西夷诸国一路上,自然做主的就是许显纯。
可他真的拖不得,在袁可立那里能进入的人都听了袁可立的执政核心。除去强工、增铁路两项,教化大策他很想干,可这种名满天下的差事,估计很抢手,他在教育学政方面又无建树,没有希望。
其次是货币政策,李邦华布衣出身,当年父子俩一起赴考,可是从江西吉水徒步北上,相互砥砺才有的现在。若真的懂货殖,父子俩都是举人老爷,挣钱实在是方便。可他们不懂,更一心扑在科考上,所以货币政策也没希望
。
最后一个兵役策,讲究的是组织力,这一点李邦华有足够的信心。可他是袁可立的老部下,一帮六十岁出头的前辈在等着,他五十岁差一点,急什么?正因为是老部下,他的希望更渺茫,除非立下大功,由皇帝开口。
兵役策的制定,是袁可立与王士晋这位兵部老前辈制定的,王士晋熬到现在,所愿就是进入相府。毕竟,这个太仓王家可是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家。
李邦华很明白,自己的年纪,就是他的硬伤,军功他有,地方理政资历也足,山东出身,这些条件攒下来,真的是太好了。只要进入第二届相府,意味着什么?
不提那个缥缈的相国,只要在第二届相府当上一名普通的六部五寺正官佐相。第三届相府重组时,他才五十五岁,年纪的硬伤转眼就成为极大的优势。再不济,也能混个次相当当。
所以,能不能进入袁可立这一届的相府执掌中枢,直接关系着李邦华这辈子的人生巅峰。当个次相,最差死后也能有谥号啊!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
于是,带着两袖清风,李邦华来到无数人心惊胆颤的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衙门。
将他盯得死死,李邦华要投帖的时候,许显纯一袭白底红边黑纹宽松对襟比甲,骑着马出门,正好偶遇,于是结伴入宫。
西苑五龙亭,朱弘昭张弓射箭,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朱慈燃拿着一张软弓,站在朱弘昭身侧,张弓也在射箭,一根根空心竹箭乱飞。
许显纯抵达,接过宿卫递来的弓,先后行礼后,也射了三箭就放弃了。
草人箭垛近的五步,是给小家伙助兴的。其他箭靶最近的一百步,最远的二百步。许显纯虽然是武进士,可能射一百步是一回事,能不能射准又是一回事。
李邦华也上前射了三箭,被慈庆宫小爷一顿鄙视,老脸通红也不玩了。他带过兵,可终究不是武勋或大族出身,从小就没练过弓术。
恭候在一旁,李邦华观察着,皇帝弓术如神朝野皆知。寻常人射箭,两三箭不用扳指还行,结果他看到皇帝拉硬弓,一直没有扳指,不由啧啧称奇。
扳指这种东西,从先秦就有了,弓的越来越大,力道全压在弓弦上,单位面积力压极高,稍稍不注意就会拉伤手指。有强弓的文明,必然有扳指,日本则没有。
更因为扳指问题,战场上弓手部队最怕敌人突然近身。别说带短兵自卫,拇指绑着扳指,剑都握不稳怎么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