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再议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92 字 9个月前

朱弘昭觉得不错,看向袁可立:“袁公以为如何?”

“各有所长,一时瑜璧。”

先夸一下,袁可立看一眼儿子,继续说:“然,伯应疏忽了一事。新钞纸币要立足,并非要靠这金银互兑体系才成。状元郎的意见也是中肯的,毕竟朝廷不同于往日。万岁圣明,又有几个宵小不长眼拿着鸡蛋碰石头?故而,为百年之计,臣是赞同状元郎的。”

是的,袁枢故意忽略了皇帝的威慑力,他只想早早铺开这个提议,让袁可立能看到施行后的前景。

余煌自然也清楚袁枢的打算,可他不敢保证本朝内能完成纸币革新大策。当今能压得住,以后就难说了。所以,他没有争。

朱弘昭根本不在意袁枢的小心思,他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完成纸币改革。

扭头看了眼背后夕阳,朱弘昭笑道:“持国要稳,不可心急啊。小袁相公之策,是稳妥的,袁公适当采纳。还有两年半的时间,慢慢计议,完善好,这能做核心大策。今日袁公匆匆入京,车马劳顿就这样先散了,后日再详谈另外四策。”

袁可立起身告退,今天侍从司都下派出去核军去了,估计明天侍从司会集议一番。

朱弘昭送袁可立登车,看着父子俩离去,摇摇头道:“袁家的传承,也稀奇。”

余煌在一旁点头,袁可立就是单传,也只是中年得子生下袁枢,另有三个女儿皆许配给当时名士。担心子嗣问题硬是逼着袁枢十六岁成婚,次年,袁可立心愿满足抱到小乖孙。不过袁枢现在二十六,再无所出,袁可立没少揪心。

袁家是大族,这样的家族都是靠庞大的子嗣数量来保证质量,袁可立够神,袁枢也紧随其后。就连第三代独苗袁赋诚也被袁枢带着入宫玩过,很聪明的一个孩子。

“你拿去寻曹化淳誊抄,今夜研究一下,夜里就住在河边直房。”

朱弘昭从亭下桌案上取了其他四道折子,递给余煌。

“臣告退。”

抱着折子,余煌躬身施礼,骑着马去找曹化淳。

面西站在钓鱼台护栏前,朱弘昭狠狠搓搓脸,这大明聪明绝顶的人这么多,可他娘的怎么会亡了?

双手撑在护栏上吹了吹风,夜色下披上内侍递来的披风,眉头皱着。

大夏天的,夜里却很冷,你说怪不怪?

袁可立突然入京,很多人诧异,最诧异的人是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几乎,相府都认为他会是留守北京兵部尚书,成为留守文官之首,三巨头之一。

他也这么认为,没想到老上司袁可立就这么突然入京了。

搁以前还能听到风声,袁可立日夜兼程沿着铁路上来,说是日夜兼程,基本上都是睡在软卧级别的车厢里看书,悠哉游哉看着风景来的。一日一夜行进一千四百里,真是难以想象呀。

袁可立当山东巡抚时,他就是山东布政使司参政。随后袁可立搞三方封禁政策,割出山东登莱两府设立登莱巡抚以陶朗先为巡抚,李邦华去天津当巡抚设

立天津镇。

因为陶朗先的冤案,导致山东出了个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