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总动员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29 字 9个月前

中正二年状元郎,杭州人余煌拒绝了翰林院潜修积攒人脉的机会,选择进入侍从司。

三月中的进士,衣锦回乡一趟后,忙完家乡的人情交际,就匆匆赶赴京师。

因筹备战事,朱弘昭住在琼华宫有些远,就近住在武英殿,方便与各司联系。

七月初二,小雨。

余煌身穿状元郎惯例特制的官服,撑着伞引着安邦彦入武英殿。

因为日本的特殊地形,强大的水师部队只能保证攻击主动权和不败余地。但要一层层梳理过去,必须依赖山地作战。

驻扎在辽东的驻军中,西南的土司兵,汉兵都是山地出身,打的也是山地战。这回首轮攻日部队,会抽取组建水西彝苗乌江军团,以及四川重庆巴东军团两个专项山地军团,共十五个营,约四万人。

军制改动不大,以核实军员确保具体战力为主要工作。其次改动就是将三三制的营下千总、把总进行改动,取消千总,以五百人一部为最基本的战役投放单位。

一营六部,一部五百。若是主将家底厚实,会有一部家丁亲兵。只不过,如今用得起一部家丁的将领并不多。

从辽阳快马抵京的安邦彦一袭山文连身对襟甲,在武英殿前与将军府有司闲聊着,尤其是鲁钦、刘超这两位老对手。

西南方面,奢崇明年老,又受了辽东风寒,已在年初时告病回乡。

安置奢部将士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奢家传承千年,开垦肥沃的永宁地区被秦良玉攻克后,原四川巡抚朱燮元施行军屯。借着永宁卫这个番号,搞了军屯,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队。

因历史原因,天启没有在战后第一时间收拾朱燮元,就怕这家伙跟着蜀王闹事情,到时候西南又会是

一场延绵战争。

所以,朱燮元离职不假,可占掉的土地还在他的私人部队手里。尽管这些屯军挂着永宁卫的牌子,可这就像朱以溯当年兴复卫所军制一样,明眼人都知道这部队是私军。

这个问题只能拖后处理,朱燮元已经很老了,等他老死后,永宁卫屯军长时间不调动,也就荒废了。军队腐败、荒废的速度,有时候快的出乎想象。

况且,永宁地区朱弘昭也不愿意再封给奢家,奢家闹出来的事情,前后死了多少人,耗费了多少国朝元气?必须要给以惩戒,奢安奢安,拉住一家就足够了!

甚至连水西,朱弘昭都准备等铁路铺设到成都、重庆后,进一步给取消。改土归流,已经开始进行了。

对待云贵、四川周边的诸部土司,大明将他们称之为诸藩,一个藩字已将这些人的身份讲的很明白了。

这也怪朱元璋,派下去的傅友德南征大军一路平推,后勤被西南地形拖的苦不堪言。而西南诸部当时又上表以示服从,让朱元璋大大的享受了一番宗主上国天子的荣耀和排场,这就留下了核心国土外一大圈的卫所羁縻制度。

另一个原因还是西南地形限制,动手开战打赢了也不划算。

这个制度怎么说呢?直接免除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就将这些土地和人口从名义上收归中枢。这个羁縻范围在地图上又极端的广大,甚至一个辽东努尔干都司的地域,就比内地三四个省大。

西北方面名义上的诸藩更是遍布天山南北,西南方面贵州还是因为太近了,设了一个省,身后还有沐家的云南压着。

更远的地方,藏南地区,印度北部,安南地区,东南亚诸岛笼统的来说,都是在大明的卫所羁縻制度及宗藩朝贡制度内。

这些地区在朱弘昭看来很蛋疼,只是名义上有个

大哥大的称呼,实际上没有一点实质上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