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有人点火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23 字 9个月前

中正元年三月,上旬。

避居养心殿的朱弘昭来到西苑内校场旁五龙亭,这里水车取着太液池水,一袭粗布青衣,脚踩布鞋,栽植琼华宫温室培育的菜苗,几名机灵的小宦官小心翼翼跟着,递送菜苗。

“今后,宫里人产出的那些东西,这在西苑寻个地方堆积腐熟。西苑这么大的地方,空着的地方太多,该利用起来。责罚宫人,也不必施行,就让他们来动动筋骨。”

说着搓搓手上湿泥,一旁侍从官记录,也有新任的内史曹化淳提笔记录,作为以后的实录,每位皇帝的实录都会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里里外外的一切事情。

抬手,自有机灵的小宦官递来竹筒,小饮一口,朱弘昭拿着小锄头继续种地。

待到正午日头烈的时候,朱弘昭捶着背,返回五龙亭纳凉。

这里已摆好了一堆奏折,有御史台弹劾各处的,也有丞相府难决之事的,也有大将军府呈报关于各处军队整饬进度的。此外曹少钦手里厂卫的,以及京闻日报的。

没错,他就待在养心殿什么都不干预,但各项事务他

都是要知道的。

厂卫是负责监察军政百官的,京闻日报是讲京师及周边民生的,这两条耳目都不能少。没多久的时间,京闻日报的投稿量剧增,大有被士林渗透的趋势。

因为今年是秋闱年,各地举人入京备考,通过八月秋闱会试后,会在明年二月进行春闱贡士,选拔进士。

这些各地举人先后抵达京师,考进士是最终目的,最要紧的还是参加各种诗会结交人脉,宣扬自己的才名。

进士能不能考中,看运气和背景,能不能考个好名次,看长相。

考进士是追逐一生的梦,可结交的人脉和才名,都是关乎今后个人发展、能否吃饱,惠及子孙的大事情。

而皇帝当后台的京闻报社,显然是一条通天捷径…

看完丞相府与御史台的例行通报外,朱弘昭看着大将军府关于对京畿军队的整顿意见。整顿意见很完整,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大将军府有改变野战军团的心思。

认为国朝延续二百五十六年军制,贸然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更改,十分的不稳妥。建议等平辽部队回防后,施行强干弱枝之策,择精锐部队整编为京营兵马,以及内四镇。

待京营禁军与内四镇准备妥当后,再向外推广。

主意是妥善的,朱弘昭提笔在奏章上写下一串红字:“再行计议,务必以稳妥为主。”

随后拿起厂卫的密折,朱弘昭看了皱眉,平辽四大军团的粮草出了问题,数量上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有人居中调包,以陈米充新粮。

挑出关于军粮的几道折子,朱弘昭转手递给侍从官:“交付御史台,让他们眼睛擦亮了办事。”

侍从官低声应答,没有过于形式走程序。

随后,朱弘昭深吸一口气,翻开京闻日报。

怎么说呢?随着举人们赴京所增加的投稿量,导致寻常稿子难以产生影响力。现在这帮人为了搏名,基本上什么话都敢说,朝中谁的黑账都敢揭露。

看京闻日报,朱弘昭真的需要一颗大心脏。

“有意思,将少钦喊来。”

握着京闻日报,朱弘昭躺在摇椅上,一晃一晃看着涟漪荡漾的太液池,咬着嘴角。

禁城西护城河建有南北走向与禁城城墙等长的河间直房,西边的是司礼监秉笔直房,东边那一头是给皇城当值官员休息的直房。